渭南市临渭区人民法院深入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  “多彩”教育护成长

12月2日,冬日暖阳下,片片落叶、缕缕阳光,点缀着不一样的校园美景。渭南市临渭区桥南镇中心小学教室里传出阵阵欢声笑语,孩子们收获着法律知识。这是临渭区人民法院开展的一次普法宣讲活动,法官与孩子们进行了互动问答。

今年4月以来,临渭区法院在全区范围内以“相伴‘童’行 ‘未’爱护航”为主题,开展了“法治进校园”活动,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增强未成年人法治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在“法治进校园”活动中,该院不断深耕未成年人保护的法治土壤,力求以更加新颖的形式、更加丰富的普法内容,助力未成年人向阳成长、一路生花。

法治辅导课:扣好第一粒“法治纽扣”

“哪些行为属于欺凌行为?未成年人有可能触犯法律吗?”

“遇到校园暴力行为,该怎么保护自己呢?”

“在校园霸凌中,除了霸凌者要承担法律责任,旁观者需要承担什么样的法律责任呢?”

12月2日,在桥南镇中心小学,临渭区法院法官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通过分析讲解一个个典型案例,向学生们介绍了校园欺凌的各种形式,以及校园欺凌的危害。从言语欺凌到身体攻击,每一个案例都让学生们深刻认识到校园欺凌的严重性。在讲授过程中,法官还精心为学生们设计了法律小问题,既让学生们可以参与到案例分析中,也活跃了现场气氛。

“以前,我觉得法律离我们很远。通过这次活动,我知道了法律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要用法律保护自己。”桥南镇中心小学学生李力说。

为引导青少年牢固树立法治思维和法治信仰,临渭区法院精心挑选了一批专业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法官及法官助理组成宣讲队伍,深入校园开展普法宣传。目前,已覆盖全区72所中小学校及职业学校,受教育师生6万余人。

法院开放日:开启“沉浸式”法治之旅

“同学们,你们现在所处的位置是临渭区法院立案大厅安检区。安检作为法院对外的第一道窗口,担负着安全检查、接待保障的重要任务……”近日,来自渭河小学的50余名师生受邀走进临渭法院,“零距离”接受法治教育,“沉浸式”感受法治力量。

在立案庭,法官干警带领学生们参观了诉讼服务中心,并向大家介绍了诉讼服务中心的功能、作用以及案件办理流程,让学生们对人民法院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

在少年审判庭,法官干警向学生们讲解了法徽、法槌、法袍的含义和作用。学生们通过聆听一个个普法小故事,感受着司法文化。

在法官干警指导下,学生们还参加了模拟庭审活动,分别扮演了法官、书记员、原告、被告等角色,“零距离”了解司法程序,感受法律威严。

“法院开放日是‘法治进校园’活动的一部分。这种形式不仅可以让青少年进一步了解法院工作和法院文化,也在他们心中播下了‘法治’的种子,为他们普及了法律知识。”临渭区法院法官助理白永鹏说。

庭审进校园:与司法“零距离”接触

“现在开庭!”11月1日,临渭区法院将一起涉帮信罪案件的庭审“搬进”了渭南师范学院。渭南师范学院400余名师生不仅上了一堂“全景式”法治实践课,还“沉浸式”了解了庭审过程。

庭审中,在法官主持下,公诉人宣读起诉书、出示指控犯罪的证据。控辩双方围绕公诉机关指控的犯罪事实举证、质证、辩论,并就犯罪事实、定罪及量刑发表意见。被告人对指控的犯罪事实、罪名均无异议,当庭表示悔过,认罪认罚。审判长对案件当庭宣判。

庭审结束后,主审法官结合利用信息网络实施新型犯罪活动常见的几种情形,围绕出租、出借、出售电话卡和银行卡的危害等内容进行现场普法,提醒学生们要自觉抵制不良诱惑,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学生们纷纷表示,现场旁听庭审是一次生动的法治教育课,警示大家要提高防范意识,切莫贪图小利,成为犯罪分子的帮凶。

据了解,2022年4月以来,临渭区法院共受理涉未成年人刑事案件45件,涉及被告人共110余人,其中判处缓刑16案25人。“办理涉未成年人案件,结案并不是终点。”临渭区法院法官王卓雅说,“前不久,我们办理了一起涉未成年人案件。案件宣判后,我们进一步梳理了学校管理缺位的情况,制发了司法建议,引导学校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加强对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保护。”

讲好法治辅导课、办好法院开放日、进校园做好庭审、指导好模拟法庭……法院干警通过一次次普法宣传,让法律不再是晦涩难懂的条文,让法治逐渐走进了孩子们的内心。临渭区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左敏说:“我们将继续用心用情深耕细作,以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和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为重点,用更扎实的‘案内’工作,更精细的‘案外’工作,推动新时代未成年人权益司法保护迈向更高水平。”(记者  张建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