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多措并举推动平安建设走深走实
今年以来,渭南市公安局以派出所提档升级“百千工程”为牵引,深入开展主动警务、预防警务,积极践行群众路线,开展背包警务进村入户活动。“我们打造背包警务品牌,融入基层社会治理。通过基层派出所民警每周入户不少于20户,每半月至少住村1晚,延伸入户访查、宣传预警、信息采集、矛盾调处工作,目前共走访群众2.8万余户,化解矛盾纠纷865起,预警提示3300余条,答复咨询990次,帮难解困1680件,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该项工作省厅已向全省推广。”12月10日,渭南市公安局党委委员、政治部主任陈康介绍说。
今年以来,在渭南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渭南各级各有关部门全力以赴攻坚克难、除险保安、维稳促治,推动平安渭南建设取得新成效,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渭南新篇章提供了坚强安全保障。
保持高位推动
持续凝聚平安建设强大合力
平安是人民持之以恒的追求,是中国梦实现的基本前提。渭南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渭南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市委召开常委会专题研究平安建设工作,学习《维护社会稳定责任制规定》,召开平安渭南建设工作会议。党政主要领导安排部署推进,将平安建设指标下达到各县(市、区)和市级有关部门,夯实工作责任。
渭南市组织开展治安环境“大治理”、司法质效“大提升”、政法干警“大走访”、创新形式“大服务”等活动,优化提升法治化营商环境。渭南市公安局推动有关部门快速完成全市232个重点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备案,严厉打击防范非法金融活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助力经济社会发展;持续优化社会治安环境,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打掉恶势力犯罪集团3个、恶势力犯罪团伙4个。
今年以来,渭南市排查社会治安重点地区600余次,整治突出问题842个,全市刑事案件大幅下降,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同比下降43.24%。渭南市成立见义勇为基金会,大力弘扬见义勇为精神,奖励了一批见义勇为人员,努力营造良好社会风尚。渭南切实保障公共安全,纵深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加强基层应急体系和能力建设,常态化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今年以来,全市共整改火灾隐患4.5万余处,完善平安交通设施746处,有效防范应对多次自然灾害和极端天气,安全生产事故同比下降28.6%,亡人交通事故同比下降11.44%,未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和因灾亡人事故;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共抽检各类食品8200余批次,下线外卖餐饮提供者37家。
聚焦矛盾化解
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
渭南市健全落实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把政法工作深度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常态化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健全预防化解工作体系,实现矛盾纠纷从被动调处向主动预防转变。努力巩固拓展信访工作法治化建设试点成效,探索形成“1+4+N”工作模式、“五事”工作法等法治化制度成果。今年以来,全市累计排查矛盾纠纷23600个,化解23300个,化解率98.7%。
渭南市建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推进12309检察服务中心、法院诉讼服务团队等政法力量和有关部门矛盾纠纷调解力量入驻基层综治中心,加强基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建设和功能发挥;成立市县镇解纷平台149个,建立村级工作站2066个,配备调解员7716名;完善基层法律服务体系,建成136个镇级公共法律服务站、2174个村级公共法律服务室,法律顾问、法律明白人实现村(社区)全覆盖;开展法治宣传教育3378场次,成功创建20个国家级、45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加强典型引领提升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水平,积极推广入选全国“枫桥式”工作法的韩城市“四联调解”和富平县涉税费矛盾纠纷“一站式”调解工作法,打造临渭区检察院“融、听、暖”化解涉法涉诉信访矛盾、合阳县“乡村说事日”一站式多元解纷、蒲城县“警司律”联动机制解纷等一批先进典型,推动新时代“枫桥经验”渭南样本不断丰富发展。
加强队伍建设
打造忠诚干净担当政法铁军
渭南全市政法系统分级分类组织政治理论学习,实现了政治轮训全覆盖。及时补充调整镇(街道)政法委员,全面落实派出所长进镇(街道)班子,村(社区)警务室民警进村(社区)班子,党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根植到最基层。市委政法委举办政法干部业务能力提升培训班,政法各单位扎实开展实战大练兵,利用“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组织开展多样化、实战化、全覆盖的业务培训,切实提升政法干警专业素养和服务担当水平。
全市政法系统强化纪律作风建设,全面从严管党治警,坚持开展纪律作风督查巡查,去年以来共实地督查69个政法单位、134个基层科所队庭。政法各单位持续加强内部监督,构建了系统完备、多维全面的法治化监督体系。(记者 张建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