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 忠诚保平安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智慧警务护平安——宜川县公安局城关派出所构建智慧安防新格局

近年来,宜川县公安局城关派出所全面深入开展“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创建活动,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新形式,初步实现了“观念由依靠人力向借助科技转变、打击由粗放分散向精准集成转变、防控由单打独斗向联防联控转变”的“三个转变”,探索出一条用智慧警务点亮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基层派出所工作新路径。

转变观念

从依靠人力到借助智力

今年以来,城关派出所大力推动社区警务工作与数据信息化有机融合,以人像识别、自动采集、有效对比、及时报警为切入点,打造智慧安防社区平台。

2022年10月,通过丹州街道、城关派出所牵线搭桥,陕西移动延安宜川分公司与凤翅山社区成功签订“宜川县凤翅山智慧社区平台”项目,分别在凤翅山社区30个小区安装智慧安防系统。按照“人过识脸、车过识牌”要求,在小区出入口、楼栋电子门等安装智能控制道闸、人脸识别摄像机和移动终端Wi-Fi无线采集装置,通过智能管控,实时获取相关信息,快速查询和展示复杂的关联信息,实现实时监测。如有陌生人或已录入重点人员进出时,物业平台会实时提醒物业人员登记陌生人信息,对重点人员进行关注。当摄像头检测到有人尾随时,系统将发出预警至物业平台,物业人员及时对尾随人员进行查询,并第一时间上报社区民警或报警,从而实现从被动管理到主动管理,有效提升小区智能防控水平。

依托智慧安防社区平台,社区民警形成了“结合需求取数据、针对重点搞防范、主动服务惠民生”的智慧社区工作形式。“过去小区有新情况需要通过电话等方式沟通,有时候会错失机会,如今通过科技手段,提升了办事效率。同时,实现了‘一标三实’信息的动态采集,保持了信息的时效性和鲜活性,有效提升了社区民警的服务效率。”宜川县城关派出所社区民警冯冲说。

精准打防

智慧“千里眼”扫除治安死角

为提高社会治理现代化、智能化水平,构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城关派出所将智慧安防小区建设与社区网格化有机融合起来,推动相关数据接入街道、社区综治中心和县公安局指挥平台,形成公安、街道、社区、小区四级视频监控“一张网”。

“目前,在宜川县相关部门和县局的协调与支持下,我们正着力打造两大智慧‘千里眼’。一是智慧执法‘千里眼’,即4G执法记录仪;另一个是智慧监控‘千里眼’,即4G无线视频监控,均计划在年内完成。”城关派出所副所长崔海宏介绍。针对一些治安重点复杂部位,城关派出所计划联合有关单位加装6个4G无线视频监控,且与民警的移动警务终端连接,可随时调阅视频记录,实现辖区治安盲点24小时全覆盖。

相比固定监控摄像头,4G无线视频监控更灵活,派出所可以根据不同时期的警情变换地点,哪里治安问题突出就移动到哪里。所有民警的移动警务终端都能随时看到相关情况,发现问题也能第一时间前往。

“这些‘千里眼’能够给我们破案提供更多的线索。”城关派出所副所长强书平说。

力量整合

变“独角戏”为“大合唱”

城关派出所辖区实有人口6.09万余人,其中外来流动人口2.2万余人。如何利用有限警力达到更大范围的联防管理,是该所近年来着重思考的问题。

“警力有限,民力无穷。”在所长王晓杰看来,“枫桥经验”自诞生之日起,便始终蕴含着“人民”二字。城关派出所充分发动社会各界力量,不断深化联勤、联防、联动、联控“四联”机制。如今,由丹州街道党委政府统筹,派出所指导,辖区社区、学校、企业和物业管理公司共同参与的智慧安防新格局已然呈现。

据悉,该所按照新型警务模式,将民辅警队伍分为:执法办案、社区警务、综合指挥3支队伍,形成了针对辖区打防管控和应急处突等重点勤务和治安要素的全方位、闭环式运作形式;同时联合有关部门配备了20部对讲机,分配在辖区社区、企业、物业、校园等地,有效提升了联防联动快速反应能力。

“辖区内一旦发生警情,我可以通过对讲机‘一呼百应’,迅速将周边联防队员召集过来,加速警情的精准高效解决。”强书平说。

(王延峰  王延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