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泉县推行“六三”工作法推动矛盾纠纷多元预防化解走深走实

今年以来,陕西甘泉县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整合政法干警、乡镇(街道)干部、人民调解员等资源力量,打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预防等条块连接,推行矛盾纠纷“两不出一不交”“六三”工作法,以“小切口”推动“大治理”,探索建立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关口前移、闭环运行、责任清晰、保障有力的“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新模式。

image001.jpg

“三线”联系知民情。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党员联系群众、人大代表联系选民、产业带头人联系关联人员“三线”联系机制,问需于民,真正做到社情民意早知道、群众关切早发现。全县1678名党员、212名人大代表、136名产业带头人,每人分别结对联系服务10-20户群众、选民和关联人员,定期走访宣传党的政策、了解思想动态、落实帮扶措施,架起了沟通民意的“连心桥”,解决了群众身边的“闹心事”。1-6月份,共收集群众关心关注事项2260余件,解决热点难点问题720余件。

微信图片_20230804095254.png

“三首”责任筑防线。推出网格员“首听必报”、村干部“首问必接”、支部书记“首位必管”“三首”责任制,层层筑防,不断筑牢矛盾纠纷排查处置、防范化解、联动治理三道防线。充分发挥网格员“触角”作用,将收集到的各类矛盾纠纷、风险隐患等网格事件第一时间上报村(社区)党支部;村(社区)干部第一时间接待受理,能答复的当场答复,不能答复的及时上报村(社区)党支部;村(社区)党支部书记对辖区内的矛盾纠纷化解负总责,能解决的立即解决,超过职责范围的主动协调有关单位解决,真正做到群众诉求有人接、急难愁盼有人管。1-6月份,共解决网格事件1200余件,同比增长24%。

image003.png

“三调”融合解疑难。以“樊九平式”调解为平台,有效整合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力量,多元化解矛盾纠纷。建立健全了覆盖县乡村并向重点行业延伸的“樊九平式”调解体系,建成“樊九平式”调解室83个,选用调解员763名。今年以来,组建“樊九平式”调解联盟,县级成立“樊九平式”调解总联盟,乡镇(街道)成立“樊九平式”调解分联盟,吸纳村(社区)、乡镇(街道)、行业部门、政法单位说事能手、调解专家、说法专家为成员,采取“扁平化”“贯通式”等方式,先后成功化解了占道经营积怨、宅基地抢占等多起具有潜在性、苗头性的重大风险隐患,着力打造“樊九平式”调解“升级版”。

“三色”管理强服务。实行“绿橙红”三色服务管理,因户施策,不断提升精准化服务、精细化管理水平。被评为平安家庭或生产生活和治安状况良好的户定为“绿色放心户”,共22950户,予以示范引领管理,包联人每季度走访一次,引导他们不断提档升级,更好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生产生活或治安状况一般的户定为“橙色关心户”,共4527户,予以巩固提升管理,包联人每月走访一次,鼓励他们坚定信心,努力完善提高;有重点人员或生产生活和治安状况较差的户定为“红色关心户”,共210户,予以重点帮扶管理,包联人每周走访一次,针对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配合帮助村党支部制定落实相应帮扶管控措施。

image005.jpg

“三方”共治聚合力。成立由政法干警、乡镇(街道)干部、村(社区)干部三方组成的村级矛盾纠纷“两不出一不交”工作专班,协同共治,着力推动资源整合、力量融合。整合政法单位、镇村干部力量,成立了由乡镇(街道)包片领导、第一书记、支部书记、政法部门包联干警、“一村一警”“一村一法律顾问”组成的村级矛盾纠纷“两不出一不交”工作专班,每月到村(社区)至少开展一次走访活动,重点做好法律和平安建设知识宣传、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案件回访等工作,整体联动,协同作战,一揽子解决了社会治安、矛盾调处、诉源治理、检调对接、普法宣传等平安建设工作的诸多问题。

image007.jpg

“三化”机制提效能。坚持用制度化管常态、向信息化要效率、量化考核夯责任,质效双提,真正实现“两不出一不交”。制度化推进抓常态,建立健全了网格员考核、矛盾纠纷“出村”“出镇”考核等制度机制,着力将矛盾纠纷防于未发、止于萌发、终于始发;信息化运转提效率,用好综治中心、综治中心社会治理信息平台、视频监控等信息化平台,逐步实现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量化考核夯责任,建立了矛盾纠纷“两不出一不交”量化考核机制,对矛盾纠纷“出村、出镇、上交”情况进行量化考核,实行月通报、季排名、年考核,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平安建设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对全年“出村”“出镇”率达到30%的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实行重点管理,取消平安建设评先授奖资格。

image009.jpg

矛盾纠纷“两不出一不交”“六三”工作法推行半年来,全县矛盾纠纷“出村”“出镇”率同比分别下降28%、22%,既有效预防了未发矛盾,又高效化解了始发问题,更彻底解决了一些积怨多年、冲突升级的重大矛盾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