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下乡来 一线解纠纷
朝阳初照,陕北高原的沟壑间一片金黄。1月5日一大早,延安市黄龙县人民法院的法官们像往常一样下乡办案。近年来,黄龙县法院按照“抓党建带队建促审判”的工作思路,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下乡办案,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听取群众诉求,通过建立民生实事任务清单,践行司法为民。
实地访察解民忧
“看,刘家塬村到了!”黄龙县法院法官杨武生搓了搓手,指着不远处隐约可见的村落说。
黄龙县界头庙镇刘家塬村村民袁辉种植的核桃2023年有了好收成,但前段时间他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原来,袁辉和一果商签订了购销合同,早早把自家核桃预订了出去。由于市场环境、价格波动等原因,最终交易没有达成,也错过了核桃的最佳销售时间,导致袁辉的核桃卖不上价,双方产生矛盾。
收到袁辉的调解申请后,杨武生和同事带上案卷来到刘家塬村,准备在田间地头开展巡回审判。
在调解中,杨武生了解到,双方仅对收购核桃的价格进行了约定,但对核桃的品种、规格、质量等合同主要条款都没有达成一致,致使双方签订的购销合同在法律上不成立。了解情况后,杨武生释法说理,向双方阐明了相关法律法规。最终,袁辉退还了5000元订金并放弃了赔偿请求,双方握手言和。“真没想到,法官还能上门调解。纠纷解决了,我为法官点赞!”袁辉说。
庭审结束后,结合近年来农贸交易案件时有发生的情况,杨武生和同事为旁听的村民们进行了以案说法,宣讲了法律知识。村民们听得兴致勃勃,纷纷竖起了大拇指。
乡村振兴,法治同行。在下乡办案的同时,黄龙县法院法官注重访察民情,依法解决群众关心的痛点、难点问题。截至目前,黄龙县法院共上门立案6次,调解矛盾纠纷10余次。
“苹果法庭”惠民生
“叔,你家苹果收成咋样?交易时一定记得签合同。”“如遇到毁约的情况,要及时联系法院工作人员。”黄龙县法院的干警们热心地提醒着村民。
黄龙县地处黄土高原沟壑丘陵区,是苹果的最佳优生区和优势产区。苹果产业是当地群众增收的主要产业。2023年以来,黄龙县法院积极响应延安市法院专项行动部署,走到群众身边广泛宣传涉及苹果交易的法律法规。
“转账收到了!法院效率真高!”听到短信提示音响起,黄龙县苹果种植户王某激动地点开短信,仔细瞧了瞧后连连向法官道谢。
果商赵某林收购了王某的苹果,但未付清货款。在催讨货款未果的情况下,王某向黄龙县法院寻求帮助。法官在立案后,第一时间向赵某林发送了执行通知书等法律文书,敦促其尽快履行,但赵某林以各种理由拖延还款时间。
通过群众举报,黄龙县法院执行局局长汲小伍获悉赵某林正在收购苹果。随后,黄龙县法院执行干警来到赵某林所在的果园,对其释法说理,阐明了拒不执行的严重后果。最终,赵某林深刻认识到了错误,当场支付了执行款。
针对农村特色产业,黄龙县法院积极打造“苹果法庭”,在审理、调解过程中注重统一裁判尺度,既为果商经营服务,又保障群众利益。“针对群众普遍关心的怎么签订购销合同等问题,我们积极开展以案说法、法律咨询等活动,着力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汲小伍说。
办好实事暖民心
“感谢您帮我消除了和女婿之间的隔阂,我们家的事让您费心了。”近日,黄龙县三岔镇长石头村村民许某义来到黄龙县法院,感谢法官朋礼奎为他解决了赡养问题。
不久前,黄龙县法院干警在走访时发现,70多岁的许某义年老体弱,老伴和女儿也早已辞世,目前与外孙仅靠低保艰难度日。“女儿走了,把小外孙留给了我,我再苦再累也要让孩子健康长大。”老人对法官说。
进一步了解情况后干警得知,老人的女儿去世后,女婿张某生曾表示愿意赡养爷孙俩,但一直未履行赡养协议。村委会多次联系张某生,但对方拒不配合。
了解情况后,黄龙县法院指定由朋礼奎办理此案。随后,朋礼奎与包村干部、村委会主任多次前往张某生家进行走访,向他讲解了法律条款,阐明赡养义务和法律责任,帮助他算清“经济账”和“法律账”。最终,张某生表示愿意重新签订赡养协议,照顾许某义爷孙俩。
访民生之情,解民生之忧。黄龙县法院将党建融入司法为民,通过带案下乡、实地访察,开展“上门式”“治愈型”司法,推行“案后回访”“法官后语”等措施,形成了党建、审判工作齐抓共赢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