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保障圣地路畅人安——延安市公安局交警支队2023年工作综述

2023年,延安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安全第一”,深化事故预防“减量控大”,加强规范执法,统筹推进道路隐患排查治理、城市交通精准管控、农村道路安全防护和智慧交管实战应用工作。该支队推动交通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对重点运输企业实行包抓联动,对市区交通组织实行优化,对全市事故进行深度调查问责,奋力推动全市公安交管工作高质量发展,保持了全市道路交通安全形势平稳。

建强队伍 不断提升内生动力

2023年以来,延安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压实“一岗双责”,加强教育培训,制定“五大模块十二个科目”练兵重点,按照“一月一主题、一月一培训”的基本要求,利用交警网校开班46期,组织团委青年大学习41期,举办全市科技实战应用、党建专题报告等8个专题培训班;持续推行红黄蓝文化育警,通过诵经典、唱民歌、打腰鼓、大比武、办比赛等多种形式,先后举办了百警登山、现场革命教学等活动8次;建立全市法制员人才库,邀请我省公安、交警系统优秀教官和法律学者专家,组织开展全市法制实战大练兵培训班,全市各交警大队共90名学员参加培训,提升了公安交警执法执勤的综合素养。

统筹部署  完善隐患排查治理

2023年以来,延安全市公安交警对各县区开展多轮次的道路交通安全“体检”,对风险隐患精准“画像”,对“久治不愈”的风险隐患进行预警,跟踪考核,有效处置,形成闭环管理。全市共排查治理完成28处事故多发路段隐患、49处普通公路安全隐患、85处道路突出安全隐患。持续开展隐患清零行动,全市共计清理逾期未检验车辆27辆、逾期未报废车辆18辆,查处三轮、四轮低速电动车非法改装窝点11处。全市先后组织召开11次高风险企业约谈会,约谈96家,曝光98家,下发整改通知书112份,强制报废“两客一危”车辆139辆。

一年来,延安市县两级交安办全面落实实体化运行,与交通、应急、气象等部门合署办公,共计召开视频调度会议32次;建立考核评价体系,启动“交办单、督办单”双单制度,向各县(市区)交安委下发隐患问题整改督办通知书12份。

一年来,全市各级交管部门以事故预防“减量控大”为目标,结合季节性交通安全风险规律特点,扎实开展“攻坚行动”,累计开展集中行动70余次,集中查处了一批易肇事肇祸违法行为;集中防范旅游出行、自驾出行、暑期学生出行、防汛、务农务工等六大安全隐患;针对“三秋”农忙时节,广泛发动“两站两员”、驻村辅警、交通运输和农机部门等执法力量,组建联合执法小分队,在重点时段“守点巡线”加强路面查处劝导;围绕冬季道路交通安全特点,全力保障岁末年初安全形势稳定。2023年以来,全市交警累计查处大客车、大货车超速2305起,货车超载8062起、载客超员1901起、疲劳驾驶1723起;查处酒驾醉驾4104起。

一年来,全市公安交警系统办理刑事案件358起、行政拘留案件516起,审核直属大队刑事案件317起、行政拘留案件309起,核吊销、注销机动车驾驶证548起。

科技赋能 实施文明畅通工程

延安交警支队以文明畅通项目为抓手,按照“全面感知、战略主导、智能模仿”的理念,打造了“AR鹰眼+视频监控+4G执法记录仪+警务通+警车移动车载视频+铁骑”的立体视频防控系统,实现城市交通由定性管理向定量管理、空间管理向时间管理、传统警务向信息警务的蝶变,努力建设“全省一流、全国先进”的智能交通体系。该支队完善了电子监控设备建设,建立以大数据为中心,围绕信号控制、可视化指挥、视频追踪的3个子系统。该支队针对一、二大队就互通桥、嘉陵桥、马家湾路等提出的交通组织规划问题,组织专家现场办公提出合理化建议;对群众反映集中的新区红绿灯配时问题进行优化,合理分配时长,通行效率较以往提升了15%。通过科技智能平台应用,全市共查处疲劳驾驶1000余起、机动车违法载人5起、超速驾驶132起、重点隐患车辆446起。

一年来,延安交警支队推出机动车查控专线、警邮合作平台、“交钥匙”一站式服务、车辆检验智能审核等12项优化便民措施。全市共建成27家机动车登记服务站、社会化考场29家、19个标准化现场教育场所、27家机动车检测机构、3个小型汽车号牌制作点,方便群众就近能办、多点可办、少跑快办;不断优化城市配送货车、工程车管理模式,取消了全市范围内所有24小时禁止配送货车通行的路段,简化了城市配送货车、工程车通行证办理流程和手续,开放了交管12123APP网上通行证办理,方便驾驶员快速办理通行证。

全市各级交管部门深入开展“七进”宣传活动和文明交通示范创建活动,坚持每月开展“五大曝光”行动,共开展各类宣传活动1.3万余场次,受教育群众66.29万人次;发布交管工作信息4365条,曝光典型事故案例、违法行为1500余起,全力打造延安交警品牌效应,不断提高延安交警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