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川县永乡镇:“345”推动基层治理精细化
如何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做到防患于未然,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延安市洛川县永乡镇给出了答案。
近年来,洛川县永乡镇坚持党建引领,不断学习“千万工程”经验,努力探索“345”矛盾化解法,蹚出了乡村治理新路子。
永乡镇各村按照镇党委要求,广泛搜集民意,畅通沟通渠道,密切干群关系,探索出3层矛盾预防机制,从源头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推动乡村社会治理精细化。
第一层是每月召开一次“板凳会议”,把会议地址延伸到群众“家门口”、田间地头,通过拉家常、议家事,在嘘寒问暖中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记录群众诉求,精准下沉施策。第二层是充分结合“三个活动”道德讲堂,举办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培训、讲坛。镇经济综合服务站定期参与,为果农答疑解惑,深化科学种植理念。第三层是做好公开公示,开展点亮“微心愿”活动,在村级“三项公开”栏张贴村民“心愿”,在“大美永乡”公众号开通“微心愿”专栏搜集民愿,线上线下同频共振,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永乡镇发挥各级治理优势,灵活运用网络思维,通过4种矛盾化解力量强化多元协作,推动乡村社会治理科学化。
激活“党建+网格+X”村级治理体系,永乡镇完善“治理体系信息表”,全镇15个村57个村民小组实行全覆盖网格管理,实现“一网一员”独立管理,保证“人在网格走、事在网格办”。永乡镇组建村级调委会,吸纳村干部、党员以及德高望重的长者,培养“法治带头人” “法律明白人”。他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化解村民纠纷,加强法治宣传。永乡镇不断夯实领导干部责任,由包村领导牵头,按照网格员、调委会梳理的矛盾纠纷问题,关注矛盾纠纷“难点”“堵点”,积极对接镇级领导、相关部门集中解决。该镇每个季度对包村领导矛盾化解情况进行通报评比,并纳入个人年度考核。与此同时,永乡镇用好司法力量,形成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衔接联动机制,对出现的矛盾纠纷快速上报镇派出所、司法所,镇矛盾调解队与派出所、司法所开展“三调联动”化解工作和宣传活动,当好群众身边的“法律顾问”。
优化矛盾化解流程,永乡镇不断强化“进门看一看、情况听一听、政策讲一讲、矛盾调一调”服务举措,推动乡村社会治理专业化,通过倾听、调查、调解、回访、总结5个步骤,“一站式”化解矛盾纠纷。
镇村两级召开“三调联动”工作培训会,要求领导干部、网格员、调委会成员学习科学的矛盾纠纷化解流程,在实际工作中灵活运用,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防患于未然。在处理矛盾纠纷工作中,镇村不断总结经验方法,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展演,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增强邻里感情交流,营造温暖和谐的社会氛围。(李志勇 李涛 刘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