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薄弱院的“逆袭”之路 ——延安市宜川县人民法院开展“脱薄争先”工作成效显现

审执质效从落后到多项指标位居全市法院前列,干警从工作积极性不够高到奋起直追——“脱薄”工作开展半年多以来,从“相对薄弱”到“榜上有名”,延安市宜川县人民法院究竟发生了什么?

 转变司法理念

“我们认真查摆,深刻认识到干警在司法理念等方面存在的关键性问题,不注重学习、就案办案等很大程度上导致法院整体工作滞后。”12月5日,宜川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梁懿说。

宜川法院及时召开党组扩大专题会议,分析查摆存在的问题,制定“脱薄争先”工作方案。“通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上级法院印发的各类指导性文件,对于基层法院的政治建设、审判业务、重点工作都有明确具体的要求,但我们认真扎实系统学习还做得不够。”宜川法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温周桥说。

于是,宜川法院紧盯短板弱项,加强理论学习,巩固深化党纪学习教育成果,开展“学习马锡五、做好传承人、作风争一流、工作争头部”的“学做双争”活动,教育引导法官干警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具体落实到审判执行工作中,用心用情办好每一起案件。该院印发了《2022年以来延安中院重点文件汇编》,组织集体学习24次,法官干警经常看、时常学,达到入脑入心;举办全院“脱薄争先”知识竞赛和“脱薄争先”系列知识讲座12期,并邀请了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民满意的调解员樊九平给全院法官干警传经送宝,分享调解经验、技巧、方法,进一步提升法官干警实质性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

司法理念转变更新,审判质效不断提升,队伍面貌持续向好,“脱薄争先”各项工作均取得明显进步。今年1月至10月,该院共受理各类案件2371件,结案2016件。执行到位率、完毕率、一审裁判被改判率等6项审判管理指标位于全市法院前列。

 提升审执质效

案件审判的质量、效率、效果是审判工作的生命线。宜川法院主动融入县委领导下的县域社会治理大格局,拓展司法职能,实质性化解矛盾纠纷。

宜川法院强化诉讼服务中心分流对接功能,充分发挥立、审、执、访各个流程的纠纷调处化解作用,在立案阶段诉调对接、在审理阶段定分止争、在执行阶段应执尽执、在信访阶段文明规范,以实质性化解矛盾纠纷为目标,加大一次性化解力度,促进案结事了。

为不断提高执行工作效率,宜川法院进一步优化了“四个坚持”工作模式,坚持团队化执行、坚持繁简分流、坚持事务集约办理、坚持阳光执行。执行案件由立案庭统一立案,两个实施团队按照1:1分案,执行案件咨询、立案审查、送达法律文书、执行指标常态化监督等由执行事务团队“一站式”办理,提高了执行工作效率。该院先后开展了“苹果红了·诚信延安”“陕亮执行2024”“小标的·大民生”等专项执行行动,努力将胜诉当事人的“纸上权益”兑现成真金白银。今年以来,该院受理执行案件900余件,结案700余件,执行到位8000余万元,执行完毕率、执行到位率位居全市第一。

■ 坚持司法为民

科技赋能、巡回审判、普法宣传……宜川法院通过这些方式进一步优化司法服务,提升审判质效,实现“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该院加强诉讼服务中心建设,强化科技赋能,大力推行“码上解纷APP”多元解纷数字化平台,结合线下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实现纠纷化解线上线下“双轨道”并行,为群众提供信息化、多元化、立体化的“一站式”解纷服务。目前,宜川法院已在该平台录入各村、镇、社区特邀调解员360名,让更多矛盾纠纷解决在当地、化解在网上、处理在萌芽状态。

宜川县林业资源丰富,野生动物种群逐渐繁盛,保护野生动物对生态环境的维护和修复具有重要意义。5月15日,该院刑事审判庭在宜川县集义镇巡回审理一起非法狩猎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100余名居民参与了旁听。法官现场向群众宣传生态环保法律法规,以鲜活的案例为旁听群众上了一堂生动的生态环保法治课,增强群众的法律意识,达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普法教育效果。

宜川法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探索“司法+旅游”服务模式,坚持“有案办案,无案普法”,为广大游客提供优质的司法服务,通过普法宣传、现场咨询等方式,引导游客知政策、懂法律、会维权,让游客切实感受到“法在身边”,获得游客一致好评。(李志勇  通讯员  惠兴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