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龙探索“1+3+N”枫桥式调解模式——打造矛盾化解的“终点站”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面对复杂多样的矛盾纠纷,如何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2024年成立的黄龙县矛盾纠纷调处中心,以“1+3+N”枫桥式调解模式为抓手,打造矛盾化解的“终点站”,让“枫桥经验”在黄土高原焕发出新活力。
7月7日,记者在黄龙县矛盾纠纷调处中心看到,现代化的功能分区与忙碌有序的工作场景相互映衬。宽敞明亮的接待大厅内,人民调解、行政复议、法律援助、公证四大服务窗口整齐排列。
“我们就像处理矛盾纠纷的‘前线哨所’,从邻里口角、土地纠纷到突发事件,都需要第一时间介入处理。高峰期,我们每天要接待二三十位群众。”黄龙县矛盾纠纷调处中心专职调解员赵社平说。
科技为法治服务赋能。在自助服务区,群众轻点智能终端,就能获取专业法律知识,法律咨询系统通过语音交互,可提供24小时在线答疑。
黄龙县矛盾纠纷调处中心整合了司法、公安、民政等12个部门的资源,组建专业调解智库。今年,黄龙县司法局创新推出调解协议司法确认“绿色通道”,为32起纠纷加盖“司法公章”。同时,“码上法庭”的入驻,更是让当事人足不出户即可参与调解。
“没想到通过微信扫码就能和调解员‘面对面’沟通,3天就解决了拖欠半年的工资纠纷。”在外地打工的当事人杨红坡告诉记者。
黄龙县探索的“1+3+N”枫桥式调解模式中,“1”即县委统揽全局,“3”是3支专业调解队伍协同作战,“N”是多方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形成“党委领导、多方联动、全民参与”的大调解格局。
灵活运用调解方式,为每一起纠纷找到“最优解”。
2024年5月,黄龙县石堡镇的一起肢体冲突案件,充分检验了黄龙县矛盾纠纷调处中心的效能。因经济纠纷问题大打出手的两家人,在调解团队“背对背疏导情绪、面对面平衡利益”的专业调解下,仅48小时就达成和解协议。
“我的这起经济纠纷案,经过黄龙县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多次耐心、细心调解,终于有了妥善的解决方案。非常感谢中心工作人员。”当事人张晓冬说。
数据显示,黄龙县矛盾纠纷调处中心成立以来,累计化解疑难纠纷47件,调解成功率达98.6%,群众满意度达99.2%。
“下一步,我们将依托‘智慧调解’平台,打造‘线上+线下’全链条服务体系,真正实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让新时代‘枫桥经验’在黄龙县结出更多硕果。”黄龙县司法局一级主任科员朱延峰说。(记者 周恒宇;通讯员 陈子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