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科技在办案中发力 榆林府谷检察院科技赋能公益诉讼发展
近日,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快速检测室正式投入使用。检测室通过及时提供检测报告,为该院进一步办理公益诉讼案件,提供了重要证据。
办理公益诉讼案件从来不是“单打独斗”。近年来,府谷县人民检察院不断探索“公益诉讼+智慧检务”等取证融合之路,在公益诉讼调查取证工作中,积极推行“法规组+外调组+询问组”、聘请行政机关专业人员兼任检察官助理等办案方式,分工合作、互相配合,从法律、事实、证据等方面把好案件质量关。该院积极打造全市检察系统首家检察公益诉讼快速检测实验室,以高科技赋能公益诉讼检察工作,将检察业务与检察技术深度融合,为生态文明建设保驾护航。
2017年,公益诉讼工作全面开展时,府谷县人民检察院购置了无人机、GPS手持测亩仪、照相机、便携式打印机等设备,2名干警取得了无人机多旋翼飞行驾驶证,为公益诉讼户外调查取证工作提供了技术保障。2018年,在保护母亲河公益诉讼专项活动中,该院利用无人机对黄河府谷段进行调查取证,共发出黄河生态环境保护检察建议44件。县政府累计投入1.41亿元,用于黄河及支流综合治理,使黄河沿线环境得到有效整治,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相关经验被媒体专题报道。此外,针对辖区环境污染流动性强、跨区域广的特点,该院利用卫星遥感技术为公益诉讼装上“天眼”。在办理的府谷县某镁业公司环境污染案中,该院通过卫星遥感技术发现环境污染线索后,及时向环保局发出诉前检察建议,督促行政机关依法履职,对该企业罚款5万元并对防尘设施进行整改。
为适应检察办案新需求,2020年12月,府谷县人民检察院购置了快速检测设备,开始打造全市首家公益诉讼快速检测实验室,并配备了全套专业的水体、土壤和部分食药品专项检测工具。为发挥科技在检察办案中的作用,着力加强检察技术人员培训,该院1名干警取得了环境监测培训合格证书,负责协同公益诉讼办案组开展调查取证、样本采集、检测和鉴定工作,让数据“开口说话”,使公益诉讼办案质效实现了大飞跃。
通过建立“线索移送、诉前调查、样本采集、数据检测”标准化程序,该院积极探索科技融入公益诉讼办案新方式。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噪音扰民问题,该院利用分贝仪对环境噪声检测严重超标情况,及时向有关部门发出检察建议,并在民政、公安等部门协同配合下,彻底根治了噪声污染问题,受到群众好评。在办理土壤污染、固体废物污染、生活污水排放、农产品农药残留等公益诉讼案件中,技术人员将取样的水、固体废物等进行快速检测,极大地提高了案件取证质量。
榆林市府谷县人民检察院通过在官方公众号上开设“公益诉讼随手拍”专栏,既加强了与群众的沟通和互动,也拓宽了检察机关发现公益诉讼线索的渠道。截至目前,通过随手拍、微信投诉等方式,该院发现公益诉讼线索32件。2019年6月,该院通过微信公众号平台,发现新民镇明长城镇羌堡文物遭到破坏的线索后,立即对案件线索展开调查取证,并依法向相关行政机关发出诉前检察建议。相关行政机关按照省文物管理部门整改方案,积极整改,使长城古堡恢复了原状。该案被最高检评为十大文物保护公益诉讼典型案例。同时,利用微信随手拍助力公益诉讼,也成为府谷县人民检察院在推进检察新媒体运用过程中的一次有益尝试。
(庹银盈 记者 张建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