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 忠诚保平安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精准施力强保障——榆林法治护航高质量发展

2021年以来,榆林市落地落实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工作部署,圆满完成各项法治建设年度工作任务,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普法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

榆林市坚持开门立法,在广泛征集立法建议项目基础上,通过投票推选、调研论证,科学安排立法项目。榆林市坚持“立改废释”并举,先后开展了黄河流域保护、计划生育等规范性文件专项清理工作,建立健全司法行政与党委法规机构等部门定期交流机制,努力使制定和修改的法规立得住、行得通、真管用。

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党和政府法治形象。2021年以来,榆林市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进程,市直各部门累计向市行政审批局移交行政审批事项433项,绝对量全省最多。全市通过减人员、减跑动、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间“五减”举措,积极打造集中审批服务体系,市县两级3.2万余个事项实现网上办理。

在严格规范行政执法方面,榆林市全面启动行政复议体制改革,自2021年10月1日起,在全省率先实行新的行政复议体制。目前,全市各县(市、区)已全面启动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并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榆林市坚持把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作为推动法治榆林建设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进一步修订完善各类司法人员权责清单;全面落实刑事案件“统一审核、统一出口”和“五级审核把关”工作机制,累计审核刑事案件8234起,退回补正案件707起,召开公检法联席会议183次。全市法院修订完善《规范院庭长审判管理权审判监督权实施办法》,全年院庭长办案数占比超50%;受理各类案件、审执结案件同比分别增长21.27%和26.87%,收结案数均创历史新高;先后受理执行案件5.2万余件,执结4.2万余件,执结到位59.81亿元。全市检察机关突出惩治涉众型经济犯罪,共追赃挽损1291万余元;立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公益诉讼案件688件,督促修复各类型土地1400余亩,清除垃圾7478.3吨,针对革命文物保护领域立案55件;成立了榆林市社区矫正委员会,推进全市社区矫正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

2021年,榆林市启动了“八五”普法规划编制工作,并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积极开展“国家宪法日”宣传周活动、“法律进社区”普法宣传系列活动等,组织律师为社区群众作主题讲座,在全社会营造了浓厚的学习宣传宪法氛围。同时,在全市各级法院设立诉前人民调解室,调解各类矛盾纠纷5225件。

在重点推进“六好司法所”建设的同时,榆林市依托全市法律援助机构、司法所、村居调委会,整合线上线下法律服务资源,大力推动市、县、镇、村四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建设;持续深化“法援惠民生·助力农民工”品牌建设,打通了法律援助与司法救助互通互认渠道。        

(吕晶 记者 张建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