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主防”理念 推动群防群治——榆林市佳县公安局白云山派出所推进“百千示范”工程建设侧记
“民警主导协商,很公平!很给力!涉及全村30多户的土地征用纠纷终于解决了,我们能安心在外打工了。”9月19日,佳县公安局白云山派出所辖区陈家坬村村民陈宇(化名)对民警张凯感激地说道。
今年以来,榆林市佳县公安局白云山派出所以深化警务机制改革推进“百千示范”工程建设,践行“主防”理念,主动作为,赢得了广大群众的赞誉。
构建“主防”新模式
2024年,佳县公安局党委把白云山派出所确定为“百千工程”示范所。佳县公安局分管副局长高海彪在公安派出所“百千工程”建设会上说:“依靠党委政府,放手发动群众的力量,把群众组织起来、动员起来是派出所警务机制改革的重要抓手,真正让群众参与进来,实现共建共享。”
派出所结合实际,参照“两队一室”模式,实行“一警多能”警务运行机制,用改革精神担起示范引领排头兵。
白云山派出所依靠地方党组织,推动警政融合,民警进社区任社区委员,基层警务和政务实现有机融合,便于双方联合开展法治宣传、走访调查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工作。
同时,该所全面落实“一村一警”,抽调8名民辅警入驻6个警务工作站、1个社区警务室、1个景区警务室。为了便于开展工作,将社区民警分为A、B组,由两名中队长任组长,按工作需求,有分有合,灵活调用;考察动员8名综治委员、8名治安员和15名景区商户义警队成员加入新“义警”队伍,发展壮大了群防群治力量。
党政警民在平安创建中有机融合,“主防”指导下的群防群治新模式优势显现。社区民警带领红袖标治安巡逻队、景区商户义警队、农村治安巡查宣防队穿行在乡村道路,守护在重点区域,织密邻里守护网,绘出平安新景象。“现在村里留守的都是老年人,一到晚上村庄就空落落的,看见警灯心里觉得很踏实。”看见夜里巡逻的民警,村民李新荣这样说道。
打造“主防”新阵地
科技赋能警务实战,全面提升了白云山景区“主防”警务运行质效。白云山派出所将“主防”体系建设与示范派出所打造深度融合,积极争取多方支持,不断加强“主防”新阵地建设,新建了综合指挥室、“佳理好商量”特色调解室、警务暖心会客厅。
白云山派出所推行“情指行”一体化机制,实行7×24小时综合可视指挥调度工作机制,整合4G执法记录仪、全覆盖视频监控系统、热成像监测系统、一键报警系统、无人机和客流统计系统等科技信息元素组成新的“主防”体系,配置快速处警机制,实现了“早发现,快处警,高效处置”的新效能。今年,在佳县传统庙会期间,派出所接警后不到10分钟就找回1名走失儿童,获得群众好评。夏季行动期间,派出所发现并配合县局查处治安案件7起,主动出击疏堵10余次,调解纠纷15起,排查消除风险隐患1起。
拓展“主防”新领域
“主防关键在主动,绝对不能坐着等警情,要积极关注治安新特点,主动开展工作。”白云山派出所所长乔建荣说。
白云山派出所地处黄河西岸西北地区著名道教圣地白云观景区,管辖景区周边8个行政村。黄河旅游文化、天然气开采等新兴产业优势凸显,优化营商环境、防范化解社会风险给派出所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课题。
在“百千工程”示范引领建设中,白云山派出所不断强化“主防”定位,拓展“主防”新领域,既突出重点,又统筹全盘。该所依托“佳理好商量”特色调解室,社区民警定期组织综治委员深入社区、企业、田间地头进行走访排查,做到了对矛盾纠纷早发现、早化解。该所与景区管委会、道教委员会、村委会、市场管理、企业、重点项目单位等相关部门以及村民代表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适时组织联席会议,倾听民情社意,汇集情报线索,研判治安警情,同时找准症结,明确措施,落实责任,有针对性地开展治安风险排查化解工作。截至目前,白云山派出所累计走访群众1300余人次,组织9轮全面排查活动,召集联席会议23次,排查化解涉企纠纷20起,民转刑、刑转命案件零发生。
“今年的工作量增加了许多,但是工作起来得心应手,因为找到了好方法。”白云山派出所指导员任龙龙说。(通讯员 张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