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甘霖润民心——宁强县法院推进司法服务掠影
6月28日,宁强县人民法院巴山法庭审理了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
据了解,2020年3 月,马某向同村的程某借款6500元并出具了借条。因马某逾期未偿还,程某遂诉至法院。在案件审理过程中,马某辩称借款时实借现金5000元,加上一年的利息1500元,故向程某出具了6500元的借条,程某对此予以否认,马某称同村村民张某对借款一事知情。
为查清事实,巴山法庭庭长周元林在6月28日开完庭的下午,带领干警驱车一个多小时赶到张某家中对其进行了询问,并做了详细笔录,张某表示对双方借款并不知情。对此,干警虽感觉有些气馁,但为了查明案件事实,查找该案更多线索,他们的身影仍不断穿梭在大巴山深处各个村镇。周元林说:“案件虽小,但群众利益无小事。我们法庭地处巴山深处,群众法律素养不高,你要让他们提供证据太难了,一般只能提供这样的线索。但只要是有利于查清案件事实的线索,咱们都应该多跑路去调查。”
巴山法庭地处巴山腹地,位于深山峡谷之中。辖区群众住地分散,交通不便,通信信号不好,周元林常常带领干警步行翻山越岭送达传票通知书、调解纠纷、巡回审理等,把法庭搬到田间、村头,为群众诉讼提供便利,被群众传为佳话。
这也是宁强县人民法院践行司法为民的一个缩影。
“您好,有需要我帮助的吗?”“您别着急,有什么疑问和诉求慢慢说。”“您慢走,有事请打电话!”……走进宁强县人民法院诉讼服务大厅,就能看到法院导诉员们亲切耐心地对待每一个前来咨询的人。
一直以来,宁强县法院以党建为引领,坚持抓党建、带队建、促审判,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目标,牢牢把握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工作主线,以人民为中心,立足本职岗位,自觉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合一,各项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宁强县法院有党员干警78人,退休党员33人,在职45人,其中预备党员2名。2021年,党员干警获市级以上表彰16人,办公室党支部被评为“四星级党支部”,执行局党支部被宁强县委表彰为“先进基层党组织”。以党建为引领,该院凝心聚力,抓业务重实干,2021年,受理案件3055件,审执结3030件,结案率达99.18%,被汉中市中级人民法院评为2021年度先进单位,被宁强县委评为2021年度党建先进单位,大安法庭被评为示范法庭。
大安法庭位于大安镇东边,辖区内共有57个行政村及社区,辖区面积800余平方公里,人口为8.5万余人。该法庭现有法官干警7人,包括员额法官、庭长康天军,3名法官助理,2名书记员和1名司法警察,均为大学学历,平均年龄35岁,是一支年轻的政法干警队伍。这支年轻的队伍以争创规范化法庭、枫桥式法庭为动力,积极努力开展审判工作,充分发挥人民法庭的审判职能作用,被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评为优秀法庭,并多次被上级法院表彰为先进集体。
3年中,大安法庭共受理民事案件664件,审结各类案件646件,结案率97.3%。全庭以审判为主线,努力解决案多人少的现实困难,积极化解矛盾纠纷,力促调解结案;紧抓审判质效,严格审判流程,确保案件质效稳固提升。
为提升诉讼效率,大安法庭充分利用统一送达平台,利用邮寄、网上电子送达等多种方式将法律文书送达当事人,并在开庭前发送开庭信息,提醒当事人参加诉讼,一方面节约审判资源,另一方面为当事人节省时间,提高便利度,体现了司法为民的审判理念。
在开展“进万家门、知万家情、解万家难”的活动中,大安法庭切实聚焦群众所需所求,持续排忧解难,深入包联镇、村走访入户,听取民意;将法庭搬进农家院、社区、群众家门口和田间地头等,方便当事人诉讼的同时,宣传普及法律知识,延伸法庭服务;向群众提供法律咨询、诉讼引导,发现群众的司法需求并及时解决问题,优化司法服务,积极将司法为民宗旨落到实处。
(记者 吕平 通讯员 杨怀林 王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