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 忠诚保平安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汉中留坝:基层社会治理从“条线”向“块面”升级

今年以来,汉中市留坝县加快探索构建“一网四化三统一”基层社会治理体系,通过放权赋能增强镇(街道)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块统”作用,推动社会治理网格化、监督指挥信息化、综合执法属地化、便民服务精细化,促进基层治理从割裂的“条线”向统筹的“块面”升级。

打造多网合一的“全科网格”,推动社会治理网格化。科学划分网格。以村民小组、居民小区等为基本网格单元,把全县划分359个网格,吸纳派出所民警、驻村干部、党员、护林员、巡河员等力量,落实专兼职网格员557名,推行基层社会治理“八大员”、网格员入户走访服务“六必到”、网格巡查“八必报”制度,打造一岗多责、一专多能的网格服务队伍。将把按照条线组建的乡村振兴、卫生健康、应急管理、民生保障、平安综治等各类网格,整合成一个“全科网格”,做到资源网格聚、人在网格转、事在网格办,打造“一网通办”的基层治理基本单元,推动基层治理“多网合一”。同时,按照疫情防控农村五级、社区六级组织体系,在网格员体系下,落实1761名中心户长、楼栋长和2956名联户干部参与网格化管理服务。

打造实体化运行的综治中心,推动指挥调度信息化。推行实体化运行。打造县镇村三级“五有”标准综治中心85个,建成县镇村三级综治视联网实现全覆盖,落实工作人员120余名,定期开展平安稳定形势分析研判,达到县镇村三级互联互通、点对点服务。充分发挥“六大职能”作用,接待群众300多批次,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00多件,化解率达98%以上;组织各类法律法规宣传服务80多场7000多人次,接受法律咨询500多人次。推行数字化服务。探索“综治中心+网格化+信息化”模式,把社会治理、基层党建、乡村振兴等纳入社会治理平台,群众通过“随手拍”APP,在家点一点,事情全办妥,反映的事项4小时内响应、3天内办结,实现“群众提线索、县级交任务、干部做服务”为民服务精细化、社会治理系统化。制定平台管理使用考核奖励办法,实行每月排名通报,对每条有效事件实行积分激励,鼓励全民参与,不断拓宽群众解决问题的通道。推广安装“随手拍”手机APP2.7万余人,城乡家庭覆盖率达94.3%;办理“随手拍”事项4436多件、网格事项29305多件,办结率均达97%以上,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

打造规范高效的执法机构,推动综合执法属地化。下沉执法力量。整合国土、市监、农业等部门执法力量,在各镇(街道)设立综合执法办公室,探索“编制身份不变、人员按岗管理”“县上人、镇上用”驻镇单位人事管理新机制,全县落实执法人员编制184名,镇(街道)执法人员编制117名、达到县域执法人员总量的64%。规范执法事项。按照“依法下放,应放尽放,有序下放”的原则,把基层治理迫切需要且能有效承接的权限精准下放,梳理可委托下放执法事项401项,驻镇机构法定执法事项254项。制定综合执法三项制度和行政执法流程图,推行“协管执法”和“镇办吹哨、部门报到”的联合执法模式,做到“一支队伍管执法”,着力解决“看得见无权管、有权管看不见”问题。

打造功能齐全的党群服务中心,推动便民服务精细化。按照“功能完备、方便群众”的要求,实施党群服务中心改造提升行动,建成镇村规范化党群服务中心84个,达到“一厅八室”功能布局,特别是在河东店镇打造了党群服务代办中心1个,搭起了党员群众共享交流平台,打通了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规范服务事项,按照“依法下放、权责一致、能放必放”原则,全面梳理制定审批服务事项清单,把涉及21个行业主管部门、直接面向群众的750项服务事项,委托下放到镇(街道)受理、办理,把129项服务事项受理、办理窗口延伸至76个村(社区),推动服务群众便利化、精细化。 

(岳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