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宁强:构建“一站式”矛盾纠纷化解体系 筑牢基层平安稳定坚固防线
为深入学习借鉴新时代“枫桥经验”,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汉源街道办事处结合工作实际,探索构建了“三个三”一站式矛盾纠纷化解体系,有效激发了化解动能,筑牢了平安稳定的坚固防线。2023年以来,街道办信访总量同比下降15%,因矛盾纠纷引发的治安、刑事案件分别下降21%、26%。
坚持“三队联动”化解,构建强大组织保障体系。一是“总队”控面。建立由街道党工委书记总负责,副书记牵头,综治中心、基层站办所、驻办单位负责人参与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总队,定期分析矛盾纠纷总体形势,调度推进排查化解工作。对村(社区)上报的重大复杂矛盾纠纷,由“总队”牵头,召集相关单位组建工作专班及时进行化解,重大特殊矛盾纠纷由党政“一把手”亲自挂帅调处。今年以来,总队化解重大复杂矛盾纠纷5件,实现了矛盾不出镇。二是“分队”管片。在全办村(社区)建立由村(社区)支部书记+调解委员会主任+村(社区)其它自治组织+法律顾问的村(社区)调解分队22个,对日常排查发现和群众反映的婚恋家庭、邻里关系、山林地界等一般性矛盾纠纷及时进行调解,今年以来分队化解矛盾纠纷46件,实现了一般矛盾纠纷不出村。二是“小队”守点。按照农村10-15户、城区20户左右的标准,将街道办辖区划分为2200多个基层网格,配备网格员2200余名,成立网格点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小队,定期入户走访,征集社情民意,排查安全隐患,化解小微矛盾。今年以来小队累计走访家庭3.6万人次,走访企业1800人次,化解小微矛盾112件,实现了小微矛盾纠纷随手调。
坚持“三位一体”推进,构筑一站式链条流程。一是统一指挥调度。整合综治、信访、司法、网格化管理、党群服务等各方资源力量,每天落实专人接待群众来访,全面汇总上级交办、部门通报、村(社区)上报、驻办站办所反馈的各类矛盾纠纷,由街道综治中心牵头建立工作总台账,分级分类交办,搭建起了机构合一、信息汇聚、数据融通、资源共享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神经中枢”,截至目前共计汇总处理数据156条,有效避免了矛盾纠纷“多头管、都不管”的问题。二是分类专业调解。建立医患、物业、交通、劳资、社保、婚恋、林地、土地等8个专业化矛盾纠纷调解小组,分别由分管领导任组长,有关站办所人员为成员。对“分队”及“总队”层级的重大纠纷,由街道办综治中心组织开展专业调处,今年累计化解8大类36件纠纷。三是及时督办回访。定期对各村(社区)、专业小组矛盾纠纷调解情况及进度在干部例会或联席会上进行通报督办,对已调解完成的矛盾纠纷,由受理调解组织开展回访,并将回访情况及时反馈综治中心,发现矛盾纠纷反复的及时组织开展二次调解,形成了纠纷“受理-交办-调解-回访”全流程闭环管理。今年以来街道办累计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63件,调成163件,调成率达100%。
坚持“三项机制”发力,激活全方位化解动能。一是推进代表委员坐班接访机制。组织辖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党代表坐班接访,面对面征集社情民意、化解矛盾纠纷,并对接访中发现的共性问题,以提案、建议等方式,向街道办和有关职能部门反馈,搭建起民意汇集的“直通车”,实现了党群、政群互动“零距离”。今年以来共计12名“两代表一委员”参与坐班接访,接待群众26人次,征集提案、建议6条。二是建立“1+3+N”会商研判机制。街道办党工委副书记牵头(“即“1”),每周召集综治中心、派出所、司法所负责人(即“3”)和民政、社保、农林、国土、市场监管等站办所(即“N”)负责人参加的联席会议,会商分析辖区矛盾纠纷形势规律特点,分解落实行业领域矛盾纠纷排查防控重点,对重大疑难矛盾纠纷进行专题研判,牢牢掌握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主动权。三是建立“以案定补”激励机制。建立了人民调解员“以案定补”工作办法,按照简单纠纷、普通纠纷、重大纠纷、特别重大纠纷不同类别,对调处成功的人民调解员按调处难易程度分别兑现50元、80元、150元、500元不等的调解补助,充分激发了基层调解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今年共兑付以案定助资金0.74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