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实“民生步” 织密“平安网” ——汉中公安“四下基层”守护万家灯火

8月7日清晨,汉中市,阳光洒在汉江上,江面泛起粼粼波光。在江边晨练的市民王先生用手机拍下了这美好的晨光。“我们的城市越来越平安和谐,随处可见的巡逻民警和闪动的警灯,给了我们很大的安全感。”王先生说。

近两年来,汉中市公安机关以“‘四下基层’千警进万家暖心送平安”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锚定“十个目标”,打好“十个攻坚战”,组织3000余名民警带着“民情日记本”“问题解决单”扎根一线,守生态、护交通、保经济、筑平安,让宜居宜游的生态汉中更有温度、更具质感。

让人与自然更和谐

北依秦岭、南屏巴山的汉中,自然资源丰富,是众多野生动物的家园。

6月21日,城固县公安局博望派出所民警和3名小学生一起,救助了一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池鹭;

6月23日,略阳县白石沟派出所民警在群众配合下,将困在河边水泥管里的猪獾救了出来;

6月30日,公安汉台分局东大街派出所民警将落单的猫头鹰幼鸟送到野生动物保护站;

……

“现在,群众的生态保护意识都很强,遇到野生动物时大部分都会报警。”公安汉台分局森林警察大队民警杨春华说。今年以来,汉中市公安机关以“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模式为牵引,搭建“生态警长+网格员+志愿者+公益组织”生态守护体系,积极推进生态警务建设,逐步形成专业带动、全警行动、部门联动、群众参与的格局。

同时,汉中市公安机关紧盯秦岭、巴山等野生动物栖息地和候鸟迁徙通道,针对不同动物的栖息特点,聚焦“捕、运、售、食、玩、宣”全链条,联合相关职能部门精准打击破坏生态环境资源犯罪,全链条斩断利益链。在公安机关和相关职能部门推动下,市民保护野生动物的观念越来越强,全市各地纷纷成立野生动物保护志愿者队伍,“人人都是生态卫士”的氛围越来越浓。今年以来,全市已救助朱鹮、池鹭等野生动物113只。

让出行路更顺畅

城市道路畅通关乎市民出行,关乎民生福祉。为打造顺畅有序的交通环境,汉中市公安机关通过“四下基层”,走访收集市民意见建议,聚焦中心城区交通指挥调度、道路组织优化等关键环节,对中心城区、重点道路进行疏堵保畅“微调整”。

针对市民反映的民主街、东大街早晚拥堵问题,汉中公安交警支队联合网络公司开发“智慧交管大数据算法模型”,实时关注拥堵指数和车流数据。此外,汉中公安交警支队通过“红绿灯时长弹性调整+绿波带智能协调”,按需调整信号配时,优化城区主干道“信号配时一张网”,让高峰时段道路更加顺畅。为提升天汉大道车流通行速度、解决车道不对称造成的瓶颈问题,汉中公安交警支队积极拓宽非机动车道,统筹周边路网,提前设置8个高峰警力岗点、15名机动引导警力,通过禁止左转、渠化分流等方式减少车流冲突。

从完善标志标线到优化信号灯,再到加强秩序管理,汉中公安交警支队通过一系列有效措施,提升主次干道通行效率。今年以来,汉中市城区交通拥堵指数实现同比下降,市民骑乘电动车头盔佩戴率超过95%,涉交通纠纷警情减少20%,群众出行满意度达90%以上。  

让平安可触可感

近日,西乡县公安局城北派出所民警在走访时获悉,辖区居民黄某儿子的身份证已过期,但因其重病卧床无法办理新的身份证,导致无法办理残疾证。了解情况后,民警带着设备上门,给黄某的儿子采集了信息。

为更好地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惠民生,汉中市公安机关制定了《“四下基层”千警进万家暖心送平安访谈情况登记表》,涵盖关爱独居老人、校园安全、反诈宣传等12类民生实事。此外,汉中市公安机关还建立了“走访-建档-交办-反馈”闭环机制,要求民警走入群众家中“带着问题去、揣着答案回”。

洋县公安局扎实推进“背包警务”,组织民警走入乡村,为群众办实事;

勉县公安局民警帮扶救助老人,找回走失孩子,收到群众送来的锦旗10余面;

公安汉台分局做实“千万群防”体系,前移风险隐患排查化解关口,利用社区警务室、暖心会客厅、街面快反点,宣讲法律法规、化解矛盾、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城固县公安局选聘240名警务助理,吸纳2345名村组干部、网格员、物业保安等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不断建强群防队伍;

……

今年上半年,汉中市公安机关通过开展“四下基层”,组织民警走访7.7万户23.3万名群众,摸排矛盾纠纷422起,化解399起;开展入户宣讲2.8万次,收集社情民意737条,为群众办实事好事1634件。

此外,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电信网络诈骗,汉中市公安机关推出“反诈精准滴灌”模式,针对易受骗的老年人,组织民警走进社区开展面对面交流宣传;针对学生群体,联合学校开展反诈演练;针对企业财务人员,发放案例警示手册,不断提升全社会反诈意识,让社会更加和谐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