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出“市域之治”精彩答卷——安康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综述
近年来,安康市抓住争创“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的机遇,紧盯“一年打基础、两年上台阶、三年见成效”目标,着力探索具有时代特色、体现市域市情、满足群众需要的社会治理新机制,交出了一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精彩答卷。
安康召开综治中心实体运行调度点评会议。
精彩答卷一:2037个综治中心挂牌实体化运行
中共安康市委四届十次全会确定了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全省走前列、全国争一流的目标。安康市全面推进更高水平的平安安康、法治安康建设,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安宁康泰”实至名归,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全面展开。
2020年7月以来,安康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书记王安中先后深入10个县(区)42个偏远镇、村进行暗访督导调研。市委政法委包联领导对全市139个镇(街)、各县(区)委政法委书记对所有村(社区)开展了多轮次督导,全力推进四级标准化综治中心建设。同年9月27日,安康市综治中心挂牌运行,同时全市2037个综治中心全部挂牌运行,全市综治中心建设迈入了实体化运行的新征程。
“短短两个多月,全市四级综治中心建设实现了从谋划推动、规划设计、高标准推进、实体运行的四连跳。”市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吴家仲说。据了解,安康市累计投入资金2.8亿元,建成标准化综治中心2037个,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2500余人,市、县(区)、镇(街)、村(社区)2037个点位综治视联网互联互通率达100%,配发综治APP移动终端1.5万余部,四级综治中心“四有六化”目标全面实现。挂牌运行以来,全市各级综治中心共受理和流转处理矛盾纠纷1.8万余件,80%以上的矛盾纠纷在镇(街)、村(社区)得到解决。
精彩答卷二:市域社会治理创新体系初步形成
4月28日,2021年全国社会治理创新典型案例公布,其中岚皋县睦邻之家搬迁后扶管理服务榜上有名,被评为社会治理创新十大最佳案例。
1月24日,第六届社会治理创新论坛典范发布暨经验分享会在北京圆满落下帷幕,石泉县荣获2020社会治理创新典范县称号。
2020年6月10日,汉阴“321”乡村治理经验被《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实施报告(2018—2019年)》收录。
……
据悉,近年来安康市打造了汉滨区“双网联治”、宁陕县“网格三进”、平利县“三联三抓”、旬阳县“三力联调”、汉阴县“两说一商”等系列基层社会治理品牌,不断激发群众和社会力量参与市域社会治理工作的积极性,形成了社会治理人人参与、人人尽责的良好局面。
“针对市域社会治理中出现的新问题,我们坚持问题导向,认真进行分析,找出症结所在,制定治理措施,及时总结工作经验并形成机制创新,培养成熟一个、推广一个、解决一大类问题。白河县易地搬迁户‘居住簿’制度、岚皋县基层治理经验被《人民日报》报道,同时‘三个精准防范’‘三力联调’‘挨户防’‘家家帮’等创新做法不断激发出基层社会治理活力。”王安中说。
安康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书记王安中慰问高新巡警 。
精彩答卷三:让群众安全感更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以后,社会治安环境明显好转了,我们老百姓的幸福感、安全感更强了。”安康城区夜市摊老板张某感叹地说。
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以来,安康市创新异地用警、指定管辖、提级侦办、严打震慑、数据缉逃等措施,共依法打掉黑社会性质组织3个、恶势力犯罪集团18个、恶势力团伙34个,破获刑事案件531起,刑拘黑恶犯罪嫌疑人1236人,敦促投案自首182人。全市社会治安明显好转,平安建设硕果累累,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安全感和获得感。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以来,安康市坚持目标由人民确定、过程由人民参与、成果由人民共享,以实际行动回应群众关切,将治理成果共享千家万户。人民群众给平安建设打出了历史高分,安康市公众安全感连续五年位居全省第一。在4月20日召开的平安陕西建设大会上,安康市荣获“平安铜鼎”。
(刘安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