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石泉县:“三项机制”推动新时代“枫桥经验”落地开花
“真是太感谢了,多亏了你们及时有效疏导化解,我们的矛盾纠纷才这么快得到解决。”5月23日,一起因车辆借用而引发事故赔偿纠纷的当事人肖某来到安康市石泉县司法局城关司法所,见到所长朱成时激动地说。
近年来,石泉县司法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认真落实“四下基层”工作制度,持续打造主动司法、民生司法、活力司法,创新建立“两说一访”“帮办代办”“党建+调解+公证”三项机制,最大限度将全县司法行政专业力量、优质资源下沉基层一线,助力化解矛盾纠纷,全力推动新时代“枫桥经验”落地开花,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两说一访”
矛盾纠纷源头防
“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公证员、专职人民调解员、司法行政干部上门听我们说忧心事、烦心事,然后给我们普及政策法规,一起想办法、出主意解决问题,让我们感受到了法治温度、增强了发展信心。”近日,村民刘某给后柳司法所送锦旗时说道。
石泉县司法局创新建立司法行政干部职工听群众说家长里短、向群众说法规政策、遍访辖区群众和企业的“两说一访”机制,组织全县司法行政干部职工有序进企入户,在与企业主、群众面对面交流沟通中,排查矛盾纠纷,化解风险隐患,收集社情民意,普及法规政策,并按需提供公共法律服务。今年截至5月,该局已累计走访辖区住户1539户、企业30个,排查矛盾纠纷362件,指导参与化解矛盾纠纷337件,解答法律政策咨询386人次。
“帮办代办”
服务群众零距离
“真是没有想到,就是前几天在家给司法局的同志说了自己在交通事故中受伤出院,多次和肇事司机沟通都没有达成一致的烦恼后,司法局的同志看了我的资料,说我的案子可以通过法律援助的途径解决,让我填了一张申请表。这才过了几天,你就来帮我代理了,我是一次都没有跑!”两河镇村民李某在见到法律援助律师时感动地说。
石泉县司法局充分发挥县、镇、村(社区)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作用,编制公共法律服务事项目录,创新建立联系服务群众和企业的“帮办代办”机制,对“两说一访”活动中了解的群众法律服务需求进行“帮办代办”。“帮办代办”机制让群众少跑路、不跑路,真正让群众遇到问题及时有地方“找个说法”,引导群众理性维权。今年以来,运用“帮办代办”机制,该局已为群众代办公证、法律援助、行政复议、义务代写法律文书等事项41件,为群众帮办各类事项93件。
“党建+调解+公证”
共绘解纷新“枫”景
4月16日,一起由熨斗镇、喜河镇调委会、公证处共同参与的遗产继承纠纷调解在熨斗司法所调解室开展。特邀公证员李薇首先向当事人普及了继承相关法律法规,两个镇调解组织“背靠背”给当事人讲法律、讲情理,最终将这起镇村调解组织多次调解未能成功的纠纷妥善解决,并现场进行了公证。
石泉县司法局在化解重大疑难矛盾纠纷过程中,充分整合人民调解简便快捷和公证服务专业权威优势,创新建立“党建+调解+公证”机制。该机制通过党建赋能、调解赋力、公证赋效,实现调解、公证业务、人员、信息有效整合,在公证办理全过程中开展矛盾纠纷调解,在调解过程中开展公证家事服务、证据保全和赋强公证,既延伸了公证服务触角,又发挥了人民调解简便快捷的优势,有效提升了人民调解的成功率,确保重大疑难矛盾纠纷依法化解。(记者 陈洪钧;通讯员 周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