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进一扇门 巧解烦心事——紫阳县打造一站式综治中心为民解忧

“几天时间就解决了拖了半年的房屋纠纷。”4月21日,安康市紫阳县城关镇西关社区居民王建国提起之前的调解经历,记忆犹新。此前,他与十几名邻居因房屋裂缝问题,与房产开发企业多次协商无果,于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走进紫阳县综治中心寻求解决方案。

工作人员了解他们的诉求后,迅速联系房产开发企业和紫阳县城关镇政府相关部门,并安排第三方评估团队上门查看房屋受损情况,调整赔偿方案。很快,13户居民陆续签下协议,这起纠纷得以解决。

在紫阳县,这样高效化解矛盾纠纷的案例并非个例。紫阳县综治中心通过多方联动、专业评估等方式,切实解决群众难题,成为当地居民信赖的“解忧站”。

紫阳县综治中心主任石磊介绍,过去,群众遇到矛盾纠纷,常常要在各个部门之间跑来跑去。2023年,紫阳县将分散在多个部门的调解职能整合,成立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一扇门”背后,诉讼服务、检察服务、公共法律服务等窗口一字排开,32名来自政法等部门的干部常驻办公,5个专业团队轮流入驻,46个成员单位“随叫随到”。

“如今,无论是土地纠纷还是家庭内部矛盾,只要进了这扇门,就有专人对接、分类处置。能调解的当场调解,复杂的启动‘吹哨报到’机制,疑难案件导入法律程序。”石磊说。

机制创新,让矛盾纠纷调解更加顺畅。3月3日,城关镇惠民小区四期居民反映临街小摊贩无序经营、影响环境。紫阳县综治中心获悉情况后,立即与县城关执法大队、城关镇政府召开专题研判会,研究解决方案,明确规定摊位位置、安全管理、卫生管理、出摊收摊时间等,维护市场经营秩序。

在紫阳县综治中心指挥大厅,一面电子屏格外醒目。屏幕上,网格员上报的网格事项信息实时滚动。这套“一网感知”系统,串联起全县246个调解组织和所有基层网格,去年共排查隐患2352件,化解率超过99%。

高效运转的机制,离不开“智慧大脑”的支撑。通过市级统建的“9+X”信息系统,紫阳县打破了公安、法院等部门的数据壁垒。“去年有起群体性纠纷的苗头,就是通过数据比对提前发现的。我们联合3个部门介入,把矛盾化解在萌芽阶段。”紫阳县综治中心工作人员汪俊辉介绍。

基层调解,解“法结”更要解“心结”。

4月21日,在紫阳县综治中心全国模范调解员工作室,为双方递上热茶后,调解员琚泽明进入调解模式:“先冷静一下,大家平心静气坐下来谈。”几个小时后,剑拔弩张的协商现场静了下来。

琚泽明今年60岁,从事调解工作20余年,是不少群众心中的“金牌调解员”。

“有的矛盾看似是利益之争,实则是有心结没解开。让人先平复情绪,才好交流。”琚泽明说,经过“情理法”的调解,群众从最开始争执得面红耳赤、互不相让,到最后握手和解;从有困难“摸不着门”,到主动上门求助……在为群众排忧解难的同时,他收获了越来越多群众的信任。

如今,紫阳县综治中心打造全国模范调解员工作室、王红霞亲情修补室、安心在线等特色工作室,引入交通、医疗、家庭、劳动等12个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力量和246个调解组织,综合运用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人民调解等多元解纷方式,助力基层社会治理。

“我们以综治中心为阵地,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点带面,内外联动,持续构建多元解纷新格局。”紫阳县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龙兵说。

2024年,紫阳县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99.84%,社会治安满意率99.41%,有力维护了群众合法权益与社会和谐稳定。(记者 齐珂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