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 忠诚保平安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商洛市公安局探索实施高校安全管理 “最小警务单元”模式

今年以来,陕西省商洛市公安局立足全市高校安全管理工作实际,统筹驻校警务室、街面屯警点、校园保卫力量和校园周边商店、宾馆、餐厅等社会综治力量,在全市高校积极探索实施“最小警务单元”机制,深入推进“情、指、勤、舆”实战化运用,实现了“1、3、5分钟”快速响应,保障了全市1.8万余名高校师生的人身财产安全,维护了全市高校持续安全稳定,取得了良好的政治效果、安全效果和社会效果。

瞄定“一个目标”。即:把“确保高校持续安全稳定”作为组织实施“最小警务单元”工作的主要目标,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工作的系列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聚焦主责主业,周密安排部署,精心组织实施。今年以来,共防范化解处置高校内部及周边重大安全风险隐患3处,检验了高校安全保卫工作能力水平,增强了高校师生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抓好“两个重点。”即:抓好“群防群治、齐抓共管”,充分发挥警校协作、警民联防、群防群治工作机制,整合驻校警务室和街面屯警点警力10人、高校保卫力量40人和校园周边商店、宾馆、餐厅等社会综治力量20人,签订责任书50份,成立6个应急处置警务单元,设置应急避险点20个,构建高校校园安全屏障,形成工作合力。抓好“快速反应、处置高效”,发挥“最小警务单元”灵活、高效的特点,形成快速反应、及时化解、高效处置的立体防控网络,第一时间快速研判报警,第一时间控制现场,第一时间疏散人员,最大限度地保障师生安全,切实提升高校校园及周边整体安全管理效能。

建立“三项制度”。即:建立情报信息研判制度,充分发挥群防群治优势,在校园周边师生聚集场所,有效获取有关涉校矛盾纠纷、安全隐患等苗头性涉稳信息30余条,实行情报信息“日通报、日研判”制度,推进“情、指、勤、舆”实战化运用,确保各类涉校案事件早发现、早预防和快速有效处置。今年共有效处置涉校舆情12起,处置突发涉校事件3起。建立培训演练制度,制定高校年度和阶段性培训演练计划,选派优秀教官5人,开展高校保卫组织轮训6期,开展校园周边群众力量安全防范技能和防护器械培训4场次,组织模拟突发事件现场处置演练2次,确保“最小警务单元”成员会操作器械、会自我保护、会疏散避险、会协同处置。建立督导检查制度,制定《最小警务单元日检查、周汇总、月通报工作制度》、《最小警务单元考评激励工作制度》、《防护器械使用管理制度》等制度6个,强化日常监督管理,加强对“最小警务单元”的跟踪监督,对存在问题及时纠正,定期考核,对在“实施最小警务单元确保高校安全稳定”工作中表现突出的集体和个人,在年度考评中进行表彰,有效提升了工作执行力。

强化“四个保障”。即:强化组织保障,成立“实施最小警务单元确保高校安全稳定”工作领导小组,由公安机关和高校分管领导联系包抓,加强公安机关相关警种和高校的协作配合,建立分管领导、职能部门和保卫力量三级责任制,明确职责任务,夯实责任链条。强化经费保障,加大经费投入,把“最小警务单元”防护器械的配备工作纳入高校和属地公安机关年度经费计划,根据防范处置工作需要,及时购置、发放橡胶棍、防暴叉、盾牌、催泪喷射器等防护器械50余套,建立发放清单,加强日常监管,为组织实施“最小警务单元”工作奠定坚实基础。强化执行保障,结合工作实际和形势发展要求,建立“最小警务单元”执行保障制度,不断提高制度的科学性、合理性,营造自觉遵守制度的良好氛围,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强化机制保障,推进高校“最小警务单元”长效机制建设,把“实施最小警务单元确保高校安全稳定工作”作为高校校园及周边治安秩序整治工作的重要内容,纳入“平安商洛”建设考评考核,加强部门协作、齐抓共管和综合治理,构建和谐、稳定、安全的高校治安环境。

在全市高校实施“最小警务单元”模式以来,进一步优化了高校突发事件快速响应机制,提升了高校校园及周边重大安全风险防范化解处置能力水平,营造了良好的校园及周边治安环境,保障了全市高校持续安全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