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 忠诚保平安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把便民落到实处——商洛法院推进为群众办实事纪实

“为群众办实事示范法院”创建活动开展以来,商洛市两级法院立足本职,在提高审判质效的同时,围绕化解矛盾、定分止争,运用多种手段实现案结事了,传递司法温度。

线上开庭“零距离”

便民司法“云调解”

“王法官,保险公司把钱汇到我的卡上了。多亏了你们,我家老头子的化疗钱有着落了。原本以为诉讼时间会很长,没想到现在用手机就能解决问题。”近日,商洛中院民一庭审理了一起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件,但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庭审没有在审判庭进行,而是通过视频“云端”调解,促成原、被告双方达成了调解协议。

受害人徐某的丈夫陈某驾驶二轮摩托车与李某驾驶的小轿车相撞,交警部门认定李某对事故发生负全部责任,据此一审法院判决保险公司赔偿受害人6万余元。保险公司因对责任划分存疑,致使双方僵持不下。承办法官得知,受害人丈夫身患癌症,急需这笔钱化疗。为在最短时间内让受害人拿到赔偿款,办案法官立即召集双方当事人开启“云调解”。经法官耐心释法明理,最终受害人拿到了救命钱。

该起案件的成功审理,是商洛中院推进“智慧法庭”建设的成果展示。商洛中院积极运用“互联网+”推进审判工作升级,搭建“云端调解”平台,让当事人足不出户即可满足司法需求。

巡回法庭进乡村

以案释法敲警钟

7月5日,山阳县西坪村村委会门前,几名法官正忙着悬挂国徽、拉横幅、摆放桌椅,很快就搭建起来一个临时审判庭。当得知这是山阳县人民法院户垣法庭为方便当事人诉讼,专门驱车百余里到当事人家门口开展巡回审判时,群众纷纷点赞。

据了解,被告胡某在装修自家房屋时,邀请邻居尹某帮忙抬玻璃,安装过程中尹某不慎摔伤,需要住院治疗。在协商赔偿时,二人因赔偿款产生分歧,遂到法院提起诉讼。

山阳县人民法院户垣法庭以方便群众诉讼为出发点,决定将法庭搬到群众家门口进行巡回审判,这样也能起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社会效果。为尽可能化解双方矛盾,此次庭审专门邀请了村委会工作人员以及双方亲属参与旁听和调解。在多方努力下,原被告就赔偿事宜达成一致意见。

“家门口的巡回审判,在方便当事人的同时,可以让更多群众现场旁听身边真实案例,深刻感受法律的威严和公正,从而增强法律意识和法治信仰,能够起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社会效果。”山阳县人民法院户垣法庭庭长王鹏感触地说。

诉前调解显优势

关口前移化纠纷

家事纠纷作为一种亲情与利益交织的特殊民事纠纷,需要平衡情、理、法三者之间的关系,做好矛盾化解工作既需要技巧,更需要经验。

7月初,洛南县法院“杨灵芝调解工作室”通过诉前调解,成功化解一起叔侄之间的财产损害赔偿纠纷。原告邢某甲与被告邢某乙本是叔侄关系,因邢某甲占了邢某乙30厘米土地修房,叔侄关系降至冰点。2021年10月,邢某乙一气之下将邢某甲地头边的两棵树伐倒,双方矛盾进一步激化,经多方协调无果,后诉至洛南法院。

杨灵芝在了解案情后,基于两人系叔侄关系又互为邻居的考量,引导双方换位思考,促使双方打开心结,真诚沟通协商,最终双方各退一步,达成和解协议。

2022年6月24日,洛南县人民法院“杨灵芝调解工作室”正式挂牌成立。这是洛南法院持续深化“133”多元解纷机制建设,主动参与社会治理的有益尝试。同时,诉前调解既能减轻法官的办案压力,拓宽矛盾纠纷的化解渠道,也能降低群众的诉讼成本,最大限度减少诉累,让矛盾纠纷止于未发、化于未诉,实现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赵逸褀 王江炜 记者 李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