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法院:共建异地执行“朋友圈”

人民法院开展执行工作时,往往会遇到被执行人或所属财产在外地等情况,执行起来问题复杂、困难多,这让异地执行成为法院执行工作的难点之一。攻克这项难题,离不开法院间的通力协作、联动配合。10月13日,记者从商洛市中级人民法院获悉,2022年以来,商洛法院积极协助外地法院顺利执结11起异地执行案件,切实推动跨域司法协作,共同维护司法权威。

“您好,我是哈密市伊州区人民法院的执行法官,现在有一起案件的当事人在贵院辖区,请求贵院协助执行。”9月12日一大早,商洛市洛南县人民法院执行指挥中心接到协助请求的电话后,该院执行局局长刘平第一时间了解了基本案情及要协助执行的事项。随后,两地法院执行干警通力协作,当天便将该案执行完毕。

这是一起典型长期未结的“骨头案”。伊州区法院执行干警前期通过电话与被执行人多次交涉,但两名被执行人均不配合,且态度恶劣。洛南县法院调派2名执行干警、3名法警、1辆警车会同伊州区法院执行干警迅速赶往被执行人居住地,合力将两名被执行人拘传至洛南县法院,共同对被执行人进行释法明理,告知其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在执行干警耐心劝导及法律震慑下,被执行人亲属主动代其履行了6万元案款,该案得以执结。

9月11日,商洛市商州区人民法院通过“智慧执行”平台,收到一件异地法院协助执行的案件——西安市未央区人民法院请求协助扣押被执行人的车辆。

当日,商州区法院和未央区法院干警根据申请执行人提供的车辆位置线索,驱车赶至商州区牧户关镇大商塬村,在被执行人家的院子里发现了涉案大巴车。经确认,该车系法院执行标的物。在法院宣布依法扣押的裁定后,被执行人童某及其弟闻讯赶到执行现场,纠集多人欲阻碍执行。被执行人及其亲属情绪激动、言辞激烈,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冲突,执行一时陷入僵局。

为防止事态扩大,执行干警一方面及时与当地派出所和村委会取得联系,请求增援、协调配合,一方面耐心向被执行人及其亲属说明抗拒执行的法律后果。经过6个小时不懈努力,最终,执行干警成功扣押了案涉车辆并移交给未央区法院。

“商洛法院始终秉持全国法院执行‘一盘棋’工作理念,全力配合外地法院委托和协助执行工作。”10月13日,商洛中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殷本明表示,接下来,全市法院将继续深化执行联动机制,打破地区壁垒,凝聚各方合力,以执行指挥中心实体化运行为纽带,协调共享执行服务资源,全面提升异地执行应对和处置能力,及时有效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任丹江 章美玲 记者 李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