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市镇安县人民法院:有判必“行” 不留“白条”

“法官把我们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来办,不辞辛苦。我们劳务费有了着落,心里终于踏实了!”7月10日,谈起涉及的一起追索劳动报酬纠纷案,被拖欠劳务费的26名镇安县木王镇月坪村村民的代表杨民(化名)说。

办案中,镇安县人民法院木王法庭法官多次冒着酷暑走访月坪村,进行实地勘查,组织协商,促使某中药材种植产业合作社负责人张林(化名)与杨民等人达成限期一年支付20余万元劳务费的调解协议,不仅保障了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也帮助了合作社渡过难关。

今年以来,镇安法院紧扣“公正与效率”主题,聚焦全省法院“陕亮执行·2024”专项执行行动,结合“两终案件回头看”专项清理执行行动,综合运用分流、联动、建网、活用“八字诀”,持续优化执行方式,打出破解“执行难”系列“组合拳”,推动实现有判必“行”,让胜诉当事人裁判文书不留“白条”。截至6月底,该院共累计执结案件400余件,执行到位金额9000余万元。

分流

案件执源繁简疏导

面对案多人少的挑战,镇安法院对执行案件进行分类分流,实现“简案速执、难案精执”:人民法庭办理的诉前调解案件由法庭直接执行,复杂的执行案件则由经验丰富的法官团队负责处理。

为高效处理简易案件,镇安法院依托执行指挥中心综合管理平台,发挥其“最强大脑”“中枢神经”功能,组建一支由3名法官助理和1名书记员构成的速执小分队。这支小分队采用“网络查控—执行实施—文书制作—卷宗整理”流水线作业模式,每个流程节点都有专人负责,确保案件处理迅速与准确,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快速定位被执行人的财产线索,并迅速采取执行措施,使简易案件的结案时间大幅缩短,平均结案用时约25天。与此同时,执行法官团队专注于处理复杂案件,凭借丰富的法律知识和实践经验,深入调查、分析案情,制定方案、精准执行,确保不同情况的案件都能得到妥善处理、胜诉当事人的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联动

一体协同汇聚合力

镇安法院积极强化与政府、公安、房管、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行政审批局、车管所等部门的协作联动,实行“一天一人一次一批”的精准查控机制,确保不动产、车辆、公积金、保险等财产得到全面查控,实现应查尽查、即查即控。

4月11日,根据政府相关部门反馈,被执行人、某银行原职工班某某公积金账户内存有余额,执行法官迅速电话联系班某某,其明确表示自己无力偿还申请执行人储某某的借款。于是,法院依法作出裁定,成功从班某某公积金账户中提取余额共计1万余元,案件顺利执结。

6月17日,金某某申请执行陈某、冯某某民间借贷纠纷一案,在陈某主动请求下,法院依法从陈某公积金账户中提取存款共计16万余元。经法院积极协调,双方当事人就剩余借款部分达成了和解协议。

今年以来,通过与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等部门密切配合,镇安法院已成功执结5起案件,累计提取执行款23万余元。

建网

严密布局集约高效

今年以来,在深入村镇社区进行调查过程中,镇安法院设立了村级执行联络人机制:依托村镇社区在网格化管理中收集信息,极大地减少在执行案件中“找物查人”的困难,显著地提升了执行效率。

某银行申请执行袁某某金融借款合同纠纷一案,执行干警多次尝试电话联系袁某某,但始终未能成功,银行也无法提供袁某某的当前住址和联系方式。最终,在村干部的积极协助下,袁某某主动现身,不仅向银行偿还借款本金1.5万元,还与银行就剩余利息达成了分期还款协议。

青铜关镇村民李某的儿子张某在王某承包的鱼塘钓鱼时,不幸因鱼竿触及上方高压线而触电身亡。法院判决供电公司赔偿9万余元。在发放执行款过程中,执行干警得知李某长年独居,并且近期已外出打工。执行干警迅速与村委会取得联系,在村干部的帮助下,经多方打听,终于联系到了与李某一同务工的村民。随后,执行干警迅速将执行款汇入李某提供的银行账户中,确保案件高效执行。

灵活

因案施策兑现权益

吴某与高某的合伙协议纠纷一案,高某被判决应退还吴某4万元。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高某百般推脱拒不履行,称自己名下车辆远在异地且无执行价值,无力支付该笔款项。根据申请执行人提供的线索,执行干警得知高某的车辆就在当地,立即裁定扣押该车,并向高某发出严正警告,要求其尽快履行义务,否则将依法对扣押车辆进行评估拍卖。高某随即履行了还款义务。

另一起柯某与陆某的劳务合同纠纷案件,被执行人陆某拒不支付1万余元的劳务费。执行干警果断将陆某传唤至法院,明确告知其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所确定义务的后果。但陆某态度强硬,拒绝履行。执行法官经过合议,决定对其采取拘留15日的强制措施。陆某连忙联系亲友送来执行款。

今年以来,镇安法院集中发布司法拘留公告3期涉及44人,其中,17人在发布司法拘留公告后主动现身或履行义务;集中查封车辆20余辆,鼓励人民群众及申请执行人积极提供已查封但未实际扣押车辆线索,加速财产变现。(樊楠 王江炜  记者 李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