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丨高标准规范化建设综治中心 打造为民解忧“终点站”
2025年1月13日,经过四轮次协商座谈,商洛市金丝峡镇村民罗某在商南县综治中心“朋理全个人品牌调解室”达成调解协议,感激地说:“谢谢各位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让我拿到了18万元的救助补偿款,解决了我们家的大困难。”“综治中心这个地方好,让我们老百姓再也不用一个个部门跑了,在这里‘一站式’就把所有的问题解决了”。
今年以来,商洛市全面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水平,按照“有牌子、有场所、有力量、有机制、有效果”的“五有”目标,努力实现人民群众化解矛盾纠纷“最多跑一地”。商南县率先运用“1+N+5”多元解纷工作法,积极探索“访调诉”融合机制,实现矛盾纠纷“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了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建设“一个中心”,构建解纷主阵地。积极协调办公用房三层,科学设置引导受理区、多元化解区、指挥调度区,实行“一楼访、二楼调、三楼诉”,做到让群众“最多跑一地”。结合“智慧商南”和“雪亮工程”建设,依托电信大数据平台和综治视联网可视系统,开发县、镇、村、组、片“手机掌上通”APP,纵向实现综治中心与10个镇(办)、128个村(社区)、3343个片长的上下联通、可视调度、工作联动,横向接入“雪亮工程”治安防控体系、铁路护路联防数据、防返贫监测数据等数据系统,有效整合相关部门资源,做到信息共享、协调一致、一体化运转。规范挂牌,明确组织机构、工作职责、服务内容,建立每周例会、联席会议、请示报告、情况通报、督办落实、信息报送、台账档案、责任追究、考核考评、工作保密等十项制度,实行闭环管理,规范运行程序。
统筹“N方力量”,搭建解纷主平台。推进法院多元解纷对接中心、12309检察服务中心、警调对接中心、148法律服务所共同入驻,整合专业性行业性调委会、人民调解协会、个人调解品牌室等多方力量,选聘人民调解员78名,抽调重点行业部门工作人员23名,开设常态化服务窗口13个,推行集中办公、集约管理、集成服务,确保群众的每一项诉求都有人办、依法办。做优“一站式”受理,统筹信访接待、诉前调解、法律服务等多种矛盾纠纷受理途径,接入陕西省信访信息系统和人民法院调解平台,按照“统一受理、集中梳理、归口管理、依法办理、限期处理”工作标准,建立矛盾纠纷双流向制度,实行“线下+线上”多路径高效联动。做细“一揽子”调处,整合信访、行政、政法、人民调解、社会组织等调解力量,采取常驻、轮驻、随驻等形式,深度参与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增强调解的专业性和权威性,避免疑难信访户多部门走访、各部门回复不一致等问题,确保矛盾纠纷得到实质性解决。做严“全链条”闭环,按照“窗口接访、调解优先、诉讼断后”工作思路,加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行业调解、司法调解衔接联动,形成“社会调解优先、法院诉讼断后”的递进式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工作闭环,努力把小矛盾、小问题化解在基层,把大量纠纷解决在诉讼之前。
实行“五调联动”,拓展解纷主路径。建立“访-调-援-诉”全链条,实现访调、政调、警调、援调、诉调“五调联动”,有效促进矛盾纠纷源头化解。与信访部门建立联动机制,通过对信访事项的排查,将一些因民间矛盾纠纷引发的信访案件进行分类移交,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将信访纠纷化解在早、处置在小。与政府有关部门之间建立联动机制,在市县两级政法委统筹协调下,通过与交通事故、医患纠纷、劳动争议、环境保护、物业管理、林山争议、土地矿产资源、食品药品安全、涉法涉诉等所属重点行业联动,对政策法规性较强的矛盾纠纷进行调解。与公安机关建立联动机制,对接处警中受理的民间纠纷、部分治安案件、刑事案件的民事赔偿部分,移送到中心对接调解员、接处警民警等进行联动调处。与法律援助中心建立联动机制,将原先法律援助或人民调解单向选择转为援调并行双向对接,针对诉讼与调解双向需求情况,拓展法律服务领域,便捷化解矛盾纠纷,最大限度节约当事人维权成本,最大限度保障弱势群体正当合法权益。与人民法院建立衔接联动机制,对诉前、诉中适宜调解解决的如婚姻家庭、继承养老、侵权维权等纠纷及其他适合调解的纠纷,移送到综治中心进行调解,实现“诉前分流、收案调解、司法确认或转入诉讼程序”诉调双向衔接,力争把矛盾纠纷化解在成诉成访之前。
今年一季度,商南县综治中心受理复杂疑难矛盾纠纷43件,通过五调联动调处化解矛盾纠纷32件,转入诉讼程序11件,形成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优势互补、有机衔接、协调联动的工作格局,实现了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有力维护了社会大局平安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