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市商州区检察院依托“河长+检察长”联动机制—— 守护丹江清水北上
“现在这水很清,河边景色优美,大量的野鸟都飞回来安家了。”8月12日傍晚,在丹江岸边,家住商洛市商州区的老张望着丹江清水,脸上漾开笑容。
丹江发源于商洛市商州区腰市镇马角村,流经商洛市商州区、丹凤县、商南县,从商南县白浪镇月亮湾进入湖北郧县后又流入河南省淅川县,于湖北省丹江口市汇入汉江。丹江全河长391km,其中商州区段河长95km。作为汉江在秦岭南坡的最大支流,丹江的水质安全直接关系着千家万户的饮水健康。
“全力守护丹江源,是商州检察必须扛起的责任。”7月30日,商洛市商州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任理波说。近年来,商州区人民检察院依托“河长+检察长”联动机制,累计办理涉水公益诉讼案件58件,督促整治排污口9处,清理河道垃圾20余吨,取缔非法采砂点3处,关停违规养殖场(户)14家,清除行洪障碍6500立方米,增殖放流鱼苗3万余尾,让司法之力化作汩汩清流,守护着水源地的纯净。
为保护丹江生态环境,商州区检察院联合区河长办不断完善四级网络体系,河长、检察长、社会监督员、巡河员层层织密守护网,对丹江源头以及汝河、南秦河等支流常态化开展巡河。商州区河长办工作人员李博介绍:“‘河长+检察长’模式打破了部门壁垒,治河效率明显提升。”商州区检察院还通过“益心为公”检察云平台,招募志愿者、设立举报奖励机制,进一步提升群众参与治河积极性,形成了全民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
2023年9月,商州区检察院成立生态环境检察办公室,整合刑事、公益诉讼检察办案力量组建专业团队,强化法律监督模型应用,持续做好水生态检察监督。在一次巡查中,该院生态环境检察干警对辖区一级水源地进行了全面“体检”,发现隔离围栏破损、违规垂钓等问题。该院立即启动公益诉讼程序,督促相关行政部门修复破损围栏10处30余米,劝离垂钓人员40余人次。
“过去污水从我家屋后直排丹江,污染了环境。现在经过治理,环境大变样了。”近日,沙河子镇村民陈某站在新建的污水提升站前说着这里发生的变化。
沙河子镇以前没有污水处理设施,生活污水直排丹江河道。商州区检察院发现问题后,组织召开了公开听证会,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行政单位的意见建议,推动建成12.5公里管网及189座收集井,解决了污水直排问题。
“鱼苗要斜着入水,减少冲击。”日前,在二龙山水库边,渔业专家指导着因非法捕捞被判处生态补偿的李某等5人向丹江投放鱼苗。
李某等5人涉嫌非法捕捞水产品罪。商州区检察院在打击犯罪的同时制定了“增殖放流”方案,督促当事人在二龙山水库自然水域增殖放流鱼苗700斤。“惩罚不是目的,修复才是根本。让破坏者亲身参与修复,教育意义更深刻。”参与活动的区人大代表刘勇说。
在督办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保护案时,商州区检察院经多方排查,发现城市污水处理厂“超负荷”运转,导致河水浑浊。随后,该院向相关行政部门发出公益诉讼检察建议。相关行政部门联合4名省级专家,制定了高效分流整治方案,在短时间内成功堵住了污染源。以此为契机,商州区检察院对全区18个镇(街道)、70余座污水处理设施进行了“体检”,并形成调查报告,推动区政府启动实施全区污水处理PPP项目。2023年8月,该案被省检察院评为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典型案例。
“检察蓝”辉映着碧水清波。在这条生态长廊上,商州区检察院用司法之力书写着保护丹江生态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