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陵区人民检察院打造“农城护苗”未检品牌 深耕未成年人司法保护“责任田”
2022年,在省市院和杨陵区委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杨陵区人民检察院“农城护苗”未检品牌茁壮成长,影响力不断扩大加强,工作成果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2022年是杨陵未检步履铿锵的一年,是收获颇丰的一年,是勠力同心的一年。杨陵“农城护苗”做好未检小事情,书写护苗大文章,以高质量的检察工作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惩”“治”结合,帮助“根正苗直”
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依法惩戒和依法从宽并行。在未成年人涉嫌犯罪的案件办理中将依法适用附条件不起诉、不起诉作为基础,充分考虑未成年人生理、心理发育不成熟等因素,结合犯罪性质、认罪悔罪态度,准确把握特殊保护、优先保护的尺度,对于犯罪情节恶劣、主观恶性较大的未成年人,依法提起公诉,切实做到不枉不纵。
严格落实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特别程序。将涉罪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合适成年人到场、社会调查、附条件不起诉等未成年人特殊程序有机融合,用好上述制度共同教育、感化、挽救涉罪未成年人。目前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合适成年人到场率、社会调查率、认罪认罚适用率、涉罪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率均为100%。
坚持把帮教贯穿办案始终。2022年初,杨陵区人民检察院在杨陵区新集村葡萄种植基地设立杨陵区首个未成年人观护帮教基地。针对罪错未成年人犯罪成因制定个性化帮教方案,细化考核内容、量化考核标准,让涉罪未成年人通过农业生产劳动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深刻反省,同时全流程跟踪随访,客观掌握罪错未成年人矫治情况,综合考察帮教表现,动态调整帮教措施。
构建“督促监护令+家庭教育指导+不公开听证”模式,坚持督导罪错未成年人有力监护。对涉未案件坚持少捕慎诉的同时,注重以家庭管教代替羁押措施。所有涉未案件全面开展社会调查,充分了解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成长经历、犯罪原因、家庭监护状况等,以“督促监护令+家庭教育指导+不公开听证”的方式,对涉案未成年人及家长制定精准家庭教育指导方案,并引入社会专业力量,增强联合帮教和家庭监护功能,筑牢家庭保护防线。
全方位司法保护,实现“旱苗得雨”
多渠道救助未成年人被害人。案件办理中同步审查是否需要法律支持、心理疏导、经济救助、就学帮扶等。同时将未成年人保护关口前移,主动加强信息沟通,以刑事案件受侵害儿童为重点,开展每案筛查,对可能符合救助条件的线索实行承办部门先行审查、控申部门辅助、认定成案立即立案,关注未成年被害人、被害人未成年子女的状况,保证符合条件的未成年人都能得到及时救助。目前办理的所有未成年被害人均得到司法救助、心理疏导。
刑事辐射,深挖未成年人维权保护和监督线索。以求极致的态度,在办理刑事案件中,同步审查是否具有羁押必要性、家庭教育是否到位、是否需要进行司法救助、是否存在民事、行政、公益诉讼监督事项等问题。在杨陵区人民检察院办理的侵害未成年人的刑事案件中,对被害人的精神损害赔偿依法支持起诉,对未成年人犯罪嫌疑人在看守所与成年人混押问题向羁押场所发出纠违,对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被害人、犯罪嫌疑人在酒吧、发廊打工,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害人有文身问题发出公益诉讼检察建议,并对被害人及时进行司法救助,实现综合保护。
持续拓展保护渠道。与杨陵区人民法院五泉少年法庭对接,形成定期座谈、数据共享机制,实现对辖区变更监护权案件的监督全覆盖。对发现的三起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的民事案件支持起诉。通过两微一端、12309等收集侵害未成年人权益案件线索,对发现的上下学期间,未成年人或家长乘坐、驾驶摩托车、电动车未佩戴安全头盔比较普遍的问题,向杨凌示范区公安局交巡警支队发出检察建议。该局高度重视,联合教育局、党工委文明办制发《在示范区中小学开展文明交通“一盔一带”安全守护行动》,取得良好治理效果。
建章立制,规范保护制度化建设。通过案件办理及调查分析,推动制定未检案件办理标准,并通过规范化工作程序,确保各项工作开展的严肃性、准确性。与公安局等9部门会签《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实施办法》;与法院等3部门会签《关于加强刑事案件未成年被害人法律援助工作的实施意见》;与司法局等3部门会签《关于进一步规范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工作的实施细则》;与教育局等10部门会签《关于落实密切接触未成年人行业从业人员入职查询制度的实施意见》;与民政局等4部门会签《关于办理涉罪未成年人案件中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实施意见》等,以创制机制促未检工作提质增效。
推动“六大保护”共同发力,打造“合力护苗”
与教育局深化合作,没完没了抓好“一号检察建议”落实。在对辖区中小学实现法治副校长全覆盖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合作,教育局2022年向辖区所有学校发文要求多种形式加强与检察机关的合作,加大普法力度。对在办案中发现辖区内部分学校存在缺乏防范性侵害相关课程的问题,向教育局制发检察建议,并做好检察建议回头看工作,现辖区全部学校均已增设心理教育课程。在案件办理中发现辖区某学院存在在校生盗窃行为频发的问题,向该校开创性发出《检察关注函》,提示校方重视问题分析原因,加强学生思想教育。
提升政府保护、社会保护成效。依托民政局在辖区所有村、社区设置的儿童主任、儿童监督员,拓宽问题发现渠道,并对儿童主任、儿童监督员进行定期的“两法”及强制报告制度等内容的未成年人保护相关专题培训,督促儿童主任积极履职,加强对农村儿童、困境儿童的保护力度。加强对民政部门履行兜底监护责任监督。协调妇联、关工委、民政以及社工组织多方社会力量,对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启动亲属监护能力评估、法律救助、就学救助等综合救助,跟踪调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的生活情况,杨陵区人民检察院今年帮助协调将事实无人抚养儿童送至福利院,并监督民政局将国家补贴政策落到实处。
持续跟进压实家庭教育责任。针对办理的失管失教的未成年违法犯罪案件,邀请具有丰富家庭教育指导经验的妇联、社区干部参与帮教,分析孩子与父母双方的问题,制定详细干预计划,并制发《督促监护令》、《家庭教育指导令》,让督促干预与引导帮助并行,推动解决家庭监护问题。通过家庭教育指导,让不良行为未成年人回归正轨。联合民政局等4部门会签《关于办理涉罪未成年人案件中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实施意见》,同时制作家庭教育促进法普法宣传视频,教育局发文要求辖区所有家长观看,并结合法治副校长、法治进校园、检察开放日等工作,强化未成年人家庭教育保护效果。
加强未成年人网络法治和安全教育,筑牢网络安全堤坝。以司法办案为基础,充分发挥职能优势,以发展和预防为视角持续做实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与公安加强配合,健全公检网络保护联动机制,并以源头治理为目标,推动多方协同发力。强化未成年人家庭教育指导,制作家长课堂,提示未成年人使用网络家长注意事项,提高网络保护中家庭教育指导的实效性。注重开展未成年人网络素能教育,通过网络保护进校园的法治宣传增强未成年人网络安全的意识。
加大普法宣传力度,精耕“育种优苗”
深化以案释法宣传教育。以辖区各中小学、大专院校等为重点,深入开展法治教育宣传,通过线下法治课,线上法治云课堂、“三官一律”、家长课堂等多种形式,结合具体时间节点,开展了知识产权进校园、网络安全法治课、国家安全日法治教育等内容,以案说法、以案明理,以案件为载体来进行法治宣传和普法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与时俱进,善用新媒体开展宣传。为适应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拓展法治宣传教育阵地。推出“未检云课堂”系列课程,推动形成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法治宣传教育新格局;推出杨陵检察在线“农城护苗”未检板块,实时发布未检工作动态。农城护苗未检品牌成立以来,杨陵区人民检察院所发布的多条未检工作动态经验被检察日报、正义网、西部法制传媒网、咸阳检察在线等媒体刊发。
加强对强制报告制度、入职查询制度的宣传。以“检爱同行、共护未来”专项行动开展为契机,没完没了抓好一号检察建议的落实,加强对学校教职员工的法治教育,深入开展防性侵安全教育,联合教育局对在职、新入职的教育系统从业人员进行入职查询。促进强制报告制度、入职查询制度进学校、进机关、进医院、进社区,召开座谈会对两项制度明确职责分工并制定杨陵区实施细则,积极通过两微一端宣传强制报告制度,确保两项制度落到实处。
创新“小手拉大手”,法律传帮带新模式。为帮助老年人在现实生活中增强防骗意识,杨陵区人民检察院举办“法润童心,你我同行”普法夏令营活动,全区近八百名未成年人报名,活动中特别邀请困境、留守儿童参与防范养老诈骗的情景短剧的拍摄。通过短剧拍摄,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做法治的遵守者、捍卫者,增强了孩子们的法治意识,也通过孩子们辐射至家长、社会,让孩子们成为小小普法员,让小手拉大手,搭建起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普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