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案不小办 用心解愁难 ——韩城市人民法院执行工作侧记

“涉民生案件标的虽小,但关乎群众切身利益。我们一直坚持‘小案不小办’,用心、用力、用情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因为只有靠一个个小案的成功解决,才能赢得群众实实在在的认可,才能提升群众的司法获得感。”10月12日,谈起日前执结的两起劳务合同纠纷案,韩城市人民法院执行局法官王小林感慨地说。

2021年10月,梁某雇王某、周某夫妻二人在陕西蓝田某工地进行焊接、做饭等工作,但拖欠二人劳务费一直不支付。王某、周某多次催要未果,遂分别将梁某诉至法院。

案件审理过程中,经法院主持调解,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调解协议,约定梁某于2022年10月22日前向原告王某支付2.3万元、向周某支付7000元的劳务费。然而,梁某仍未按约定履行义务,两名原告遂向法院申请执行。

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韩城市法院执行局王小林法官团队第一时间依法采取强制执行措施,冻结了被执行人梁某的银行账户和网络资金。然而,执行人员用尽各种执行措施后,因被执行人梁某无财产可供执行,遂依法终结了本次执行程序。

“我们的劳务费是不是追不回来了?”得知这个结果后,王某和周某十分担心。执行人员向他们耐心释法明理,告知案件终本并不意味着法院不再执行,法院会依法定期进行网络查控,一旦发现被执行人有可供执行财产,会第一时间恢复执行。

之后,通过多次定期查询,执行人员最终查到了被执行人梁某在西安某银行有款项。执行人员立即通知了申请执行人王某和周某。由于二人目前在四川绵阳工地工作,无法立即赶回,执行人员让当事人通过微信将恢复执行申请书发过来进行立案,还告知他们立案后无须再亲自奔走。为了确保申请执行人能尽快兑现胜诉权益,执行人员随即前往西安某银行,依法将梁某的存款划拨至法院执行款专户上,又第一时间将案款兑付给了申请执行人王某和周某。获悉款项到账,王某和周某向王小林法官团队邮寄了一面锦旗以表感激之情。

在全力维护胜诉当事人权益的同时,韩城市法院法官还将法理情有机融合,努力寻找双方当事人可以接受的平衡点,最大限度地降低可能对被执行人造成的影响,实现最理想、最满意的执行效果,达到“案结事了人和”的目的。

9月27日,法官在执行一起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纠纷案件过程中,积极引导当事人达成执行和解协议并督促履行,避免了次生纠纷,双方当事人握手言和。   2020年6月,刘某在钢架上作业过程中,不慎被高压电击伤、烧伤。出院后,刘某将该工程的6名连带责任人一同诉至法院。法院审理后,判决6名责任人各自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判决书生效后,其中5人都已履行了各自的判决义务,而张某却对自己应承担的12.5万余元赔偿拒不履行。无奈之下,刘某申请执行。

执行过程中,执行人员了解到,双方原本关系不错,但因这起事故产生了对立和矛盾,便积极引导双方进行和解。谁知,在履行执行和解协议的过程中,张某因情绪激动与刘某的弟弟发生了冲突,推搡刘某的弟弟导致其受伤。刘某的弟弟随即报警,使得原本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执行人员等双方情绪稳定后,通过“背靠背”的方式与双方沟通,同时做被执行人亲属的工作。被执行人亲属表示愿意负责落实执行款。于是,执行人员通过面对面沟通,与双方当事人亲属交心、谈心,讲法律、讲道理、讲人情。最终,在执行人员的努力下,被执行人一方履行了案款,申请执行人一方对张某予以谅解,双方握手言和,案件得以妥善解决。

(记者 张建锋 通讯员 夏美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