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城:警务效能提升 基层治理焕新

3月12日,韩城市公安局板桥派出所社区民警樊越前往辖区村镇走访,正遇上椒农老张在监控杆前犯愁:“樊警官,新安装的监控可能拍下了压坏花椒树的车主人,可是手机回放咋调啊?”“老哥别着急,你看这里……”樊越一边说,一边手把手教老张如何在手机上操作。而这,是韩城公安社区民警走访群众的寻常一幕。

在省市公安机关“百千工程”战略部署下,韩城市公安局以派出所综合改造提升为突破口,深度融合硬件提档、机制创新、科技赋能关键要素,打造“花椒警务”“培元说事”等特色“主防”警务品牌。2024年以来,全市可防性案件同比下降43.2%,矛盾纠纷化解率攀升至97.6%,群众安全感测评创历史新高,为基层社会治理交上了一份亮眼答卷。

■ 夯实根基  锤炼“主防”硬实力

韩城市公安局严格遵循“功能分区科学、服务设施完备、警力配置合理”的原则,对11个派出所进行改造升级。西庄派出所建成全市首个“智慧安防体验区”,乔南派出所打造具有心理疏导、视频连线等功能的调解室,金城派出所设置“老年人办事绿色通道”与“儿童安全教育角”。改造后,派出所平均接警响应时间缩短30%,群众办事满意度上升至98.7%。

在构建制度体系方面,该局依据《陕西省公安厅派出所标准化建设指引》,明确“六室一中心”功能配置标准,建立“日清周结月通报”督导机制;结合“派出所主防责任清单”,推出基础工作“三色管理法”,红色清单抓重点任务、黄色清单督日常事项、蓝色清单促创新实践,推动28项基础警务指标达标。2024年以来,全局累计化解矛盾纠纷403起,同比上升16%。

■ 科技赋能  锻造“主防”新引擎

韩城市公安局做实做强“派出所主防”工作,积极打造“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部署智能安防系统,构建“前端感知+数据研判+精准处置”闭环体系,有效提升公安机关风险防范、精准打防、应急处突能力。乔南派出所运用AI视频分析技术,实时捕捉校园门前特定人员动态,实现“智慧校园”立体化防控、精准化预防。2024年以来,全市刑事警情同比下降8.3%,治安要素管控达标率提升至93%。

为延伸服务触角,该局建设11个“智慧户籍室”,全部配备身份证自助办理机,为群众提供从拍照到受理结束全自动智能化服务,实现身份证办理窗口“不打烊”;依托渭南治安防控平台,强化动态管理,民警通过移动警务前端及时反馈处置情况,实现精准预警。

■ 品牌引领  释放“主防”乘数效应

针对花椒特色产业,韩城市公安局创新推出“花椒警务”,开展“采摘季护航行动”,设立“椒客驿站”,全力护航花椒产业发展壮大。芝阳派出所民警帮助农户解决花椒运输纠纷46起,助力产业增收超十万元。

为更好地化解矛盾纠纷,该局推出“培元说事”533调解品牌,创新“五步调解法”,“五步”即倾听、疏导、协商、教育、跟踪;邀请退休民警、村干部、乡贤参与调解,最大限度实现“事结心了”。今年以来,该局成功化解欠薪、物业纠纷等复杂纠纷21起,调解成功率达96%,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此外,在守护校园安全方面,该局整合“护学岗+”资源,在全市中小学推行“1530”安全宣教机制,全面筑牢在校师生安全防范意识。

■ 深耕厚植  构建“主防”警务新生态

韩城市公安局建立“三级联创”机制,形成了“市局统筹引领、治安部门指导推进、派出所主责落实”的工作格局,实现“典型示范、全域提升”,目前已培育省级“枫桥式公安派出所”1个、市级示范点2个,总结出5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

同时,该局组建了由28名业务骨干组成的导师团队,通过跟班学习、案例复盘等方式培养年轻民警,以“一年跟着干、两年单独干、三年成骨干”为目标,探索新时代青年民警成长培养新模式。民警杨玲在师傅王养民的“传帮带”过程中,创新开展“反诈盲盒”宣传,覆盖群众3000余人次,收到感谢信15封。

在构建“社会协同”网络方面,该局联合镇办、(村)居委会建立“党建+警务”联席会议制度,发动商会、行业协会、热心群众积极参与隐患排查、服务群众等社会治理,努力构建社会治安全民共建共治共享格局。板桥镇联合板桥派出所推出“邻里帮”服务品牌,以“一中心14站”布局,在全镇成立15支“帮帮团”队伍,实施“10+N”帮办事项,组织党员和志愿者开展巡逻防范、矛盾纠纷化解等服务,深度参与基层社会治理。

“要把‘百千工程’作为长期战略工程,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韩城注入强大动力。”韩城市副市长、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师正利在全局“百千工程”推进会上表示。(记者  张建锋;通讯员  李新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