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 忠诚保平安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陕西:打通实现公平正义的“最后一公里”

本报记者 马黎 
“执行难”是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司法问题之一。我省法院系统在司法体制改革中,积极应对新形势、新任务,着力破解“执行难”,打通实现公平正义的“最后一公里”,最大限度实现债权人的合法权益。2016年以来,全省法院共受理执行案件22.45万件,执结17.94万件,执结标的额765.83亿元。 

多管齐下 推进执行信息化 

牛晶琦是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的一名执行法官。最近执结的某银行西安分行与山东滨化某公司借款纠纷案,让他深切感受到了信息化给执行工作带来的变化。 

某银行西安分行与山东滨化某公司发生借款纠纷,案件标的额较大且被执行人为外地企业。“执行局法官在利用最高法的‘总对总’查控系统进行了查询后,发现被执行人在工商银行滨化支行有一银行账户,显示存款余额4600万元。”牛晶琦说,为防止被执行人转移资金,他们立刻通过“总对总”系统对该账户进行了冻结,并成功扣划4600万元。随后,办案法官趁热打铁,告知被执行人如其不履行义务,便会将其录入最高法失信名单库进行信用惩戒。迫于压力,被执行人主动将余款4000万元汇入指定账户。 

该案从立案执行到执行完毕,仅用了短短几天时间。“总对总”先行,“黑名单”殿后,西安中院高效快速地解决了以往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执行到位的案件。 

据了解,我省法院系统充分运用信息平台和“互联网+”执行思维,在解决“执行难”的过程中,用足用活各种执行措施,充分打造信息化的“秘密武器”。按照最高人民法院要求,进一步完善了全省执行案件流程管理系统,规范系统流程节点,完成了系统的历史案件数据、失信数据迁移、核对工作,并将全省法院执行案件全部纳入网上办理,实现了全程留痕、全程监管和流程节点全覆盖。 

勇于创新 提升执行质效 

在办理某国际信托股份有限公司相关借款担保合同纠纷执行案中,西安中院对信托受益权这一前沿问题进行细致认真调研,4个月时间全案执行完毕,这是我省首次成功执行信托受益权。该案执行到位2.1亿余元,是西安中院有史以来单案执行到位金额最大的案件。 

我省法院系统以推进执行改革创新为动力,破解执行难题。 

创新执行工作模式。积极探索执行实施权和裁判权分离,推进执行团队化工作模式改革,在铜川、宝鸡等中级人民法院和西安市莲湖区等18个基层法院组建执行裁判团队、执行实施团队,整合执行资源,提高了执行效率。 

创新财产处置方式。在淘宝网、京东网开通了全省120家法院的拍卖平台,在全省法院全面推开了网拍工作。截至8月底,全省共有87家法院进行了网拍,覆盖率72%。 

创新财产发现渠道。在全面实行网络查控的基础上,在全省推行律师调查、悬赏执行制度,有效补充查控手段。 

创新案款管理制度。在全省部署开展了集中清理执行案款专项活动,共清理执行案款5900笔、案款金额11.88亿元。 

严打拒执 让“老赖”无处遁形 

旬阳县李某因伤害他人被判赔偿对方医疗费。李某常年外出打工,下落不明,案件执行陷入僵局。旬阳县法院根据有关线索,在山东省青岛市找到了李某,但其仍拒不执行。旬阳县法院以拒不履行判决义务对其司法拘留15日。拘留期满后,李某仍拒不履行法律义务,并将自己购买的两辆私家车过户到他人名下,致使判决无法执行,旬阳县法院以涉嫌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追究其刑事责任。李某被抓捕归案后,其亲属代为其履行了赔偿义务,旬阳县法院以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判处其拘役3个月。 

我省法院系统认真贯彻中央和省上关于联合惩戒失信被执行人的有关要求,建立失信“黑名单”制度,用好用足罚款、拘留等措施,充分发挥联动部门职能作用,形成打击抗拒执行和联合惩戒“老赖”的高压态势。 

2016年以来,全省法院共发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18595案26261人,限制高消费14818人,限制出境9087人,拘留4853案4922人,移送追究拒执罪54人。 

“我们将进一步强化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制度的惩戒功能,扩大惩戒范围。同时,不断健全与相关单位的联合惩戒机制,促进被执行人依法主动履行义务。”省高院有关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