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巴县法院:以“司法利剑”守护绿水青山
今年以来,陕西省汉中市镇巴县人民法院以“恢复性司法”为核心,进一步发挥审判职能,构建“惩治+修复+预防”三位一体的生态司法保护体系,推动生态保护从“末端惩治”向“源头预防”转型。
强化生态资源审判专业化建设。镇巴县法院进一步完善审判机制,深化“三合一”审判模式,针对重点区域开展巡回审判,严惩破坏生态犯罪;探索“生态修复量刑”机制,将被告人主动履行补植复绿、河道放流等修复义务纳入量刑考量,推动“以案促治”;加强队伍专业化建设,定期开展专题培训,开展“生态司法课题调研”,形成调研报告,为完善地方生态保护政策提供参考。
深化公益诉讼与生态修复联动。镇巴县法院拓展公益诉讼覆盖面,联合多部门开展专项公益诉讼行动,督促责任主体落实修复资金,确保修复实效;建立长效监管机制,设立生态修复示范区,定期评估修复效果;适时发出司法建议书,开展“回头看”,落实司法建议。同时,该院创新生态修复模式,按照《镇巴县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替代性修复办法》,对无法原位修复和确因经济困难无修复能力的案件,引入植被复绿、增殖放流、劳务代偿等方式进行责任承担,培育出可推广可复制的镇巴经验和做法。
构建多元共治与风险预防体系。镇巴县法院强化部门协同机制,与环保、林业、水利等部门建立“生态保护联席会议”,定期通报案件线索,联合开展执法巡查,重点整治饮用水源地、国有林区等区域;推动“河长制”“林长制”与司法衔接,对巡查发现的违法行为快速立案、优先审理;针对案件高发区域,联合司法局开展“法治进乡村”活动,通过巡回审判、以案释法、发布典型案例等提升群众禁猎禁伐禁捕意识,扩大生态司法影响力,深化环境普法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