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检察:以大数据为翼 护古树名木之安

编辑:王甜 发布时间:2025-03-25

图片

编者按

今年3月15日,《古树名木保护条例》正式施行,旨在加强对古树名木的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是我国首次以行政法规的形式明确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应遵守的行为规范,填补了古树名木保护领域国家层面的法规空白。

在三秦大地的山川河谷、村落城镇,留存着无数见证历史变迁的古树名木。它们不仅是大自然历经岁月馈赠的瑰宝,更是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的珍贵生态文化遗产。据第二次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结果显示,普查范围内的古树名木共计508.19万株。其中,树龄超过5000年的有5株,均生长在陕西。近年来,陕西检察机关充分发挥检察职能,通过办理一系列行政公益诉讼案件,有效解决了诸多古树面临的生存危机。

精准“问诊” 破解保护难题

“陕西地域广袤,古树名木数量繁多且分布零散,传统人工巡查方式效率低下、覆盖范围有限,难以全面掌握古树名木的健康状况与保护现状。”3月14日,陕西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高洁说,为突破这一困境,陕西检察机关积极构建古树名木保护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在办案中持续深化检察大数据应用,实现“办理一案、治理一片”。

以陕西省人民检察院直属分院办理的督促保护秦岭古树行政公益诉讼案为例,检察干警在履行职责中发现该案线索,于2021年8月18日立案调查。“为查明秦岭北麓等地古树在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办案人员通过运用新媒体搜索、卫星遥感、无人机技术和实地勘查等方式,调取到了秦岭45.5万棵古树名木的基本信息,将‘空、天、地’数据信息融合,搭建类案监督模型。”3月11日,省检察院直属分院办案检察官惠琳琳介绍道,在排查中,办案检察官不仅发现秦岭北麓、西安市长安区滦镇街道鸭池口村和内苑村等地古板栗树群存在个别古树枯死、人为砍伐问题,还发现西安市长安区东大街道罗汉洞村古观音禅寺的古侧柏等12624棵古树,存在不同程度的病虫害、树干折断等管护不到位情形。

这些问题的精准发现,为后续的保护行动提供了方向。

部门“会诊” 凝聚保护合力

发现问题后,如何有效解决成为当务之急。

2021年9月10日,陕西省人民检察院直属分院召开专家论证会、公开听证会,专家、听证员、行政机关、检察机关围绕古树救治保护深入研讨。在听取专家和听证员意见后,检察机关向相关行政部门发出检察建议,建议其严格落实古树管护制度,对古树枯死、病虫害等侵害古树问题依法进行处理。

收到建议后,地方党委、政府和相关行政部门第一时间与专家会商,研讨制定了《古树管护工作方案》,对全区古树名木进行年度普查,建立问题台账;逐株核定古树名木养护责任书签订情况,针对梳理的18条共性问题及个性问题,向古树名木管护责任人发送了工作指示函;向所属街道办事处下发了保护范围内垃圾清理督办单;部署林业站对倾斜、中空、树势衰弱的树木进行支撑、封堵树洞、防虫害等工作,每两天指派专人督促检查,确保整改工作有序按期完成。同时,申请增加预算,落实日常古树复壮、填洞、打药、支撑等费用。

截至2021年11月底,古板栗树群内的垃圾已经清理,停车场建设工程已经停工搬离,地面恢复成草地原状。古柿树群缠绕树干的铁丝大部分已经拆除。古观音禅寺、百塔寺等处遭受病虫害的古树已聘请林业部门专家查明病因,加强救治。

对症“开方” 推动长效保护

阶段性成果令人欣喜,但要实现古树名木的长久保护,还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为从根本上解决古树名木保护中的深层次问题,陕西检察机关发挥大数据赋能作用,对古树名木保护领域的案件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查找案件背后的制度漏洞和监管短板。

惠琳琳告诉记者:“在秦岭古树保护工作中,借助大数据搭建的类案监督模型,批量梳理出类案线索52条。”在此基础上,陕西检察机关迅速组织人员开展秦岭古树生物多样性保护专项行动,对秦岭区域西安、安康10个区(县)境内古树名木情况开展走访排查。行动期间共对古树保护不力情形立案10件,发出检察建议11份,保护古树12959棵。

通过大数据分析,陕西检察机关发现部分古树名木存在产权不清、保护责任不明确等问题,导致在出现损害情况时,相关部门相互推诿,无法及时有效进行保护。

针对这一问题,陕西检察机关通过检察建议等手段,督促相关行政部门开展古树名木产权界定和保护责任落实相关工作,推进建立古树名木智慧化监测系统,完善建立林长制、“一林一警”制、涉林案件“行刑衔接”机制等,古树保护的长效机制初步得到建立。

2022年4月8日,陕西省人民检察院直属分院对秦岭区域多棵古树及古树群开展了公益诉讼“回头看”。有关行政机关已对出现红蜘蛛危害的古树进行了无人机低毒农药喷洒防治,对古银杏存在的天牛危害迹象,采用危害孔插噻嗪毒死蜱棉签施治,对其他害虫,选取合适位置安装太阳能杀虫灯进行诱杀。

2023年6月中旬,陕西省人民检察院直属分院对秦岭北麓长安区古板栗树群再次进行回访,平均树龄逾200年的古板栗树群已恢复生机,枝叶繁茂。

陕西省人民检察院直属分院就秦岭古树保护问题向行政部门制发的检察建议,督促西安古观音禅寺1400年银杏树等近1.3万棵古树得到有效保护,获评最高检优秀检察建议书。2023年以来,陕西检察机关发现古树名木保护线索28件,立案办理公益诉讼案件26件,有效保护了古树名木的生存环境和生态价值。这些实实在在的数据,见证了陕西检察机关为古树名木保护作出的积极贡献。(记者 高虎;通讯员 刘姗姗)

来源:西部法治报 点击量: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