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文化润古城 文明新风满长安 ——西安市法治文化建设工作扫描

编辑:王甜 发布时间:2025-08-21

图片

“赶集还能顺便学点儿法律知识,这种宣传方式真接地气!”西安市未央区居民李伟一边翻阅手中的法治宣传册,一边由衷点赞。8月10日,西安市未央区司法局汉城司法所走进文景西区社区,热闹的“法治集市”把法律知识送到群众身边。

这是西安市“八五”普法法治文化建设工作的鲜活缩影。

省委十四届八次全会指出,文化是陕西的战略性资源、标志性名片、关键性优势。西安市司法局将法治文化建设作为“八五”普法规划工作中的重点工程,以文化为载体,让法治精神融入城市血脉。通过构建法治文化阵地网络、打造特色文艺作品、创新普法传播形式,形成了“阵地全覆盖、作品接地气、传播无死角”的法治文化建设格局,让法治意识如春风化雨般浸润民众生活。

西安全面推进法治文化提升工程,截至8月19日,共建成规模化法治文化阵地32个、镇街普法站172个、村社宣传点3100余个,绘就了一幅“法治浸润古城、文化滋养民心”的生动画卷。

遍地开花文旅融合引客来

临潼区代王山任村“秦汉法治文化街”通过商鞅变法、李斯法家思想等7个历史故事,让秦朝法律条文“走出博物馆”;玉川村民法典趣味墙、雨金任陈村民法典漫画围栏,则用乡土语言解读法律条文……

“看秦俑、游乡村、学法律”的文旅融合模式,使法治教育成为乡村旅游的特色内容。8月12日,从兵马俑游玩结束后的山东游客王先生表示:“这种将历史文化与法治知识相结合的方式很有吸引力,既能欣赏风景,又能学到实用的法律知识,一举两得。”

从核心商圈到社区街巷,西安以点带面,编织起一张覆盖全域的法治文化阵地网络。兴庆宫公园法治文化角将法治元素融入园林景观,雁塔法治公园用雕塑讲述法治故事,启航法治文化广场让居民在健身休闲中接受熏陶……这些阵地不仅是普法的“窗口”,更成为城市文化的“新地标”。

“我们希望通过法治公园中的多元形式,让群众在散步、游玩时零距离接受法治文化的熏陶,潜移默化中做到知法、懂法、用法。”西安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普法不仅要广度覆盖,更要精准滴灌。针对全市青少年群体,西安市司法局打造西安市“石榴花”青少年法治文化创意中心,用别具一格的方式进行普法宣传。   

8月6日,记者走进位于陕西师范大学陆港小学的“石榴花”青少年法治文化作品展览大厅,由全市青少年创作的剪纸、绘画、书法等400余件法治文艺作品依次排开。陆港小学老师告诉记者:“通过参与法治作品创作和学习,孩子们懂得了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校园风气越来越好了。” 

据统计,西安法治文化阵地年均开展“民法典宣传月”“宪法宣传周”等活动200余场次,群众参与度同比提升40%。

百花齐放润物无声入民心

“这普法快板说得真溜!把咱农民关心的土地承包、养老医保这些法律知识都编进去了,一听就懂!”8月7日,“司小宣”团队的普法快板响彻了蓝田县三官庙镇的各个村落,受到村民好评。

在“八五”普法的法治文化建设中,西安市司法局将法治精神和法律知识融入戏曲、小品、歌舞等传统文艺形式,创新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先后编排创作了关于宪法、民法典宣传系列文艺节目,在普法文艺基层行活动中,让群众在欣赏文艺表演时潜移默化地接受法治教育,不断增强群众的法治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未央区以古代神兽“獬豸”为原型,采用“长乐未央”瓦当,设计了全省首个普法吉祥物“未央君”,在各类普法宣传手册、普法文创产品及法治文化阵地中广泛应用,并由“未央君”衍生出“小长乐”卡通形象,推出“未央君画法”系列普法漫画17篇。

阎良区以秦国故都栎阳城遗址考古挖掘为契机,在武屯镇建设商鞅法治文化广场,将现代法治观念融入商鞅变法的历程中,从历史深处根植民众对法治的信仰;创作《徙木立信颂》普法剧荣获省级优秀法治文艺作品,亮相陕西省宪法宣传周法治文艺汇演。

周至县的普法舞台上,吴振峰、赵俊飞、李世旺、终南五老、关中碎戏等普法个人及组织,利用快板、小品、相声、话剧、非遗曲韵等形式,将法治精神及优秀传统文化传递到千家万户,成为了周至县法治宣传的独特风景。“2024年,周至县法治宣传员义务普法受众20万余次,全县刑事案件立案数同比下降21.6%,其中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立案数同比下降30.2%。”周至县司法局局长张峰力的话语道出了普法的重要意义。

云端发力法治课堂全覆盖

“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校园欺凌包括肢体暴力、语言侮辱、网络诽谤等。案例中,小怡等人的辱骂、推搡属于‘肢体+语言欺凌’,拍摄视频威胁则涉嫌‘网络欺凌’。”8月12日,西安市临潼区检察院检察官任兆锦正在精心准备即将开始的2025年西安市秋季“开学法治第一课”。

作为“八五”普法法治文化建设的重要创新,西安市司法局“云端”发力,2025年春季首创“实景课堂+网络直播”模式,实现60余万名中小学生法治教育全覆盖。“这种实景课堂让学生们印象深刻,通过真实的案例画面,让学生们真正意识到不遵守交通规则的危险,放学路上也能自觉遵守交通法规了。”不少老师反馈。

“‘开学法治第一课’线上直播的好评,是我们深耕线上普法的动力。”西安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提升普法实效性,2022年上线“法治西安直播间”,将法律知识点“搬”上网,借助网络直播“云端”送法,截至目前,已累计开展普法直播162期,阅读播放量达1000余万次,成为群众指尖上的“法治加油站”。

“平时没时间参加线下普法活动,直播可以随时看,很方便。”“有不懂的法律问题在评论区提问,会有专业人士解答,太实用了。”网友的留言,道出了线上普法的魅力。莲湖区环西街道西仪社区居委会主任向文娟既是社区“法律明白人”,也是“法治西安直播间”的铁粉:“每期必看,是我坚持学习的必修课。通过观看节目提升业务能力后,为群众普法、解纠纷时,底气更足了。”

从实体阵地到虚拟空间,从传统文艺到数字传播,西安市正以文化为桥,让法治精神浸润古城的每一个角落。


来源:西部法治报 点击量: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