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立案登记制改革,线上线下多渠道高效开展司法便民服务,做实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汉中法院创新推动立案诉讼服务工作高质量发展,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近期,汉中市中级人民法院立案庭被最高人民法院表彰为“立案信访诉服工作成绩突出集体”。
◆ 立案流程再造 “指尖”高效办理
“我公司网上申请立案过程中,我们感受到了法院在护航市场主体、优化营商环境方面高效便捷的服务和严谨务实的作风。”8月11日,某公司负责人给汉中中院送去一面锦旗表示感谢。
该公司因一起追偿权纠纷案件提起上诉,通过“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平台提交立案申请后,汉中中院立案庭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完成材料审查、流程指引及案件受理,迅速完成立案,彰显了汉中法院在提升诉讼服务、推进“数智法院”建设方面的成效。
汉中法院先后推进诉讼服务“指尖办”模式,综合现场立案、网上立案、跨域立案等多种方式,健全完善全流程网上诉讼服务体系,专门设置企业服务窗口,以及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和军人、老年人、残障人士绿色窗口,提供“一站式”便捷服务。今年以来,全市法院共受理民商事案件24336件,其中网上申请立案15838件,网上申请立案率达65%以上。
◆ 无障碍诉讼服务 架起沟通桥梁
今年3月,一名当事人致电汉中中院立案大厅诉讼服务热线了解其案件相关情况,电话虽然接通,但沟通困难。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察觉到当事人有听力障碍问题,随即启用AI语音通话系统,将语音、文字实时相互转化,使诉讼服务顺利进行。AI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合与创新应用,为无声世界架起了有声桥梁。
在汉中中院诉讼服务中心,导诉员热情专业地开展诉讼咨询及服务引导,电子大屏上诉讼指南500问普法动漫视频和12368热线反诈小视频滚动播放,《企业经营常见法律风险提示手册》《民事、行政案件二审网上立案操作指南》等法律宣传资料整齐醒目,还有饮水机、常用药品、雨伞、老花镜等物品配置,让当事人备感暖心与安心。
诉讼服务中心设立了自助服务区,提供电脑、复印机等设备,方便当事人查询和打印材料。中心与技术部门协作打通信息壁垒,让申请执行当事人免交生效证明。今年以来,中心提供法律咨询和案件查询服务6580余人次,其中涉企1320余人次。
◆“法院+N”多元解纷 推动先行调解
“她家孩子的腿被我家狗咬了,我心里也不好受,法官和调解员给我普了法,我愿意给孩子赔偿。”近日,在汉台区法院铺镇法庭调解室内,法官和人民调解员从法理和情理的角度分别切入,向当事人刘某释明民法典关于饲养动物损害责任的规定,组织双方协商解决问题。最终,刘某一次性赔偿各项费用1500元并向对方道歉。这起纠纷在法庭与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联合调解下得以圆满解决。
汉中全市法院针对案件办理中发现的风险隐患及时向有关单位发出司法建议和风险提示函。汉中中院立案庭在办理案件中,发现全市农村居民在建房中导致的电力安全问题呈逐年增长态势,随即深入案发地开展调研分析,向国网汉中供电公司发出司法建议书。供电公司高度重视并认真落实,在全市电力系统开展大排查大整改,还向市中院送去了感谢信。同时,针对物业和房地产等领域纠纷多发现状,汉中法院推动成立相关行业调解委员会,推动矛盾纠纷就地化解。今年以来,全市法院先行调解成功案件3315件,其中涉企纠纷856件,先行调解成功率25.6%,位居全省前列。
◆ 践行“如我在诉” 推动服判息诉
“判决不是终点,服判息诉才是关键,只有设身处地‘如我在诉’给当事人讲清法理情理才能真正打开当事人的心结,实现案结事了人和。”宁强县人民法院法官马仕安深有感触地说。
7月20日,宁强法院大安中心法庭通过开展判后答疑、释法明理,成功化解了一起离婚纠纷。双方当事人因对这起离婚案件判决结果不满,情绪激动。办案法官一字一句解读判决的依据和理由,耐心进行答疑解惑。最终,双方息诉服判,握手言和。
近年来,汉中两级法院不断健全纠纷调解机制和信访工作机制,完善信访流程,确保每一件涉企信访案件都能得到及时、有效处理,同时加强对信访案件的分析研判、定期梳理信访案件的特点和成因,合力推动信访问题解决。今年以来,全市法院坚持有信必复,来信回复率和期限内答复率均为100%,来访数量呈下降趋势,对信访诉求做到了件件有回复、事事有回应。
汉中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刘明才表示:“汉中法院将持续深化立案登记制改革,不断优化诉讼服务,‘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同时进一步做优做实矛盾预防和多元解纷工作,以诉讼服务新举措实现司法为民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