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六一:践行不变的为民初心
“群众满意是我最大的幸福。”这句话,写在西安市公安局碑林分局南院门派出所民警姚六一的笔记本扉页上。
从军16年、从警20年,姚六一始终保持着军人“干就要干到前头”的作风,探索出“161”社区警务工作法,将情况复杂的钟楼社区治理成远近闻名的警民和谐社区和零发案社区。凭借突出贡献,他先后获得“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全省人民群众满意的政法干警”“西安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勇于担当筑平安
“全省政法机关开展的‘学英模、见行动、立新功’主题实践活动,让我对社区民警的职责有了更深的感悟。社区工作无小事,居民的每一件事都值得用心对待。社区烟火气里藏着我的初心,街坊期盼就是我的使命。”7月8日,姚六一说。
提起钟楼社区,姚六一如数家珍:“社区居民共1317户,常住居民2800人,其中58%的房屋都出租了出去,此外还有93家商铺和23个夜市摊点。”
在钟楼社区,安全预防是重中之重。为了整治楼道堆积杂物、飞线充电等问题,姚六一曾挨家挨户上门沟通。一位独居老人习惯在楼道堆放废品,不仅影响通行,还存在严重的火灾隐患。姚六一多次上门劝说,老人却始终不愿配合。面对这种情况,姚六一没有放弃,他一边耐心地向老人解释安全隐患的严重性,一边主动帮助老人清理废品,并联系废品回收站进行回收。经过多次沟通和帮助,老人终于被他的真诚所打动,同意清理楼道。渐渐地,在守护平安的点点滴滴中,姚六一成了社区群众眼中的“自家人”。
情系百姓暖民心
“姚叔”“六哥”“咱家六一”……
在钟楼社区,群众对姚六一的称呼五花八门,却都透着一股亲人般的热乎劲儿。他不仅是社区平安的守护者,更是群众生活中的贴心人,社区里的双残家庭、独居老人等困难群众,始终是他心中的牵挂。
苍秋香一家是社区里的双残家庭,生活十分困难。姚六一得知后,经常去她家探望,送去生活用品。苍秋香的丈夫因病去世时,姚六一跑前跑后帮忙操持后事,让苍秋香感动不已。还有李筠贞老人,子女都不在身边,姚六一就定期上门帮老人做家务、陪她聊天解闷。老人生病时,他陪同就医,还抽空照顾直至康复。
社区老王患有间歇性精神疾病,发病时行为不能自控。姚六一从不回避,主动与他拉家常、叮嘱服药,陪同就医33次。这些年,每次老王惹出麻烦,都是姚六一帮忙善后。他主动上门帮老王收拾屋子、清理垃圾,陪同去医院治疗。这份亲人般的照顾,让老王早已把姚六一当成了亲人。
“群众有事找我,有人是遗失了东西,有人是需要帮助,只要开口,无论是酷暑还是寒冬,无论是半夜还是清晨,我都会第一时间给群众想办法解决。”姚六一说,“也有帮不上群众的时候,那种愧疚感没办法言说。我是真想让每个游客、每个住户都满意,让每个老人、每个家庭都幸福。”
创新治理促和谐
“派出所主防不是守摊子,而是织密‘安全网’。”凭借对工作的热爱和对群众的用心,姚六一因地制宜深化“531”预防警务机制,探索出“161”社区警务工作法,即坚持派出所“主防”警务一体化;确立六项服务管理举措:变空巢为暖巢,建立关心关爱独居老人机制;从粗放到精细,建立关注人群动态管理机制;由单管到群治,建立平安商户联动联防机制;变事后为事前,建立安全隐患排查化解机制;让有结变有解,建立矛盾纠纷警民联调机制;改脱节为融入,建立特殊群体帮扶帮教机制,打造亮点品牌;警民携手与警社共治一起抓。
为更好维护社区治安,姚六一积极推动智慧社区建设。他牵头为社区4个出入口安装大门、20个单元配备平安E门系统,社区监控探头从4个增加到33个;先后建立16个微信工作群,将93名摊位主和3000余名居民连接起来,构成社区信息网络;组建了群众义务巡逻队和夜间巡逻队,社区治安环境明显改善,可防性案件连续7年“零发案”。从警20年来,姚六一常态化开展排查整治工作,累计消除重大安全隐患1800余个,成功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100余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120余名。工作笔记里密密麻麻的群众诉求,见证着他7000多个日夜的坚守。
“社区工作虽然繁琐,但意义重大,每个细微处都关乎居民的生活质量与社区的和谐稳定。”姚六一深有感触地说,“无论获得多少荣誉,都将恪守初心,争做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先进代表,像一颗螺丝钉紧紧钉在社区岗位上,守护一方百姓的平安与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