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为卷 改革作答 陕西深化跨行政区划检察改革三年间

编辑:王甜 发布时间:2025-08-08

图片

俯瞰三秦大地,秦岭、黄河、汉江在此交汇,山川纵横,大河东去,气势磅礴。这里奔腾着秦人“敢为人先”的精神血脉,激荡着改革发展的时代强音。

山河为卷,改革作答。2022年以来,陕西省人民检察院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最高人民检察院改革部署,以聚力当好生态环境检察卫士为着力点,有序推进跨行政区划检察改革。三年来,陕西跨行政区划检察改革成效如何?带来了哪些新变化?

改革破题

2022年7月,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正式批准设立秦岭北麓检察院等4个跨行政区划检察院,由陕西省检察院西安铁路运输分院作为上一级检察机关,构建起“两级五院”跨行政区划检察组织体系,专门管辖涉秦岭区域、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公益诉讼案件。

改革以来,陕西检察机关聚焦生态环境治理难点、堵点,通过办理非法穿越秦岭核心保护区公益诉讼案等一系列跨区划案件,为破解“一方管不了、各方都不管”的难题提供了“陕西方案”。

比如,陕西省检察院指导跨区划院与区划院协同发力,打破地域追根溯源,对发现某煤矿非法排污、非法取水、漏缴环保税等问题进行综合治理,督促煤矿建成污水排放工程,补缴税款252万元,水源质量明显提升。河水下游城市的200余只朱鹮栖息地环境改善,30余万名居民从中受益……

从秦岭、黄河、南水北调水源地等生态环境治理到秦蜀古道、“红二十五军长征路”沿线革命旧址等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三年来,陕西跨行政区划检察机关办理了一批引领性、典型性、示范性案件。共摸排跨区划案件线索438条,立案387件,发出检察建议338份,提起公益诉讼106件,11案入选最高检典型案例,40案入选全省检察机关典型案例。“

陕西跨行政区划检察改革,从制度上解决了生态环境的整体性和保护的分散性之间的矛盾,成效显著,意义重大。”全国人大代表、渭南鼎信创新智造科技有限公司技术员刘盼这样评价。

机制重塑

2023年以来,陕西跨行政区划检察机关先后对28名犯罪嫌疑人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法院以盗掘古墓葬罪分别判处朱某、王某等人有期徒刑十一年至一年不等,并处罚金,并承担墓葬修复费用17.4万元。

在依法惩治文物犯罪的同时,省检察院指导跨区划两级院分别向当地相关部门制发公益诉讼检察建议,督促其依法履行监管职责,推动寨沟遗址抢救性发掘工作。同时,由延安、榆林两地检察机关分别向属地政府及相关部门制发社会治理检察建议,促进田野文物有效保护,以检察履职助力该遗址入选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陕西省检察院党组成员,陕西铁检分院分党组书记、检察长王勇介绍说:“省检察院统筹发挥跨区划检察院的补位、撬动、协同、督促作用,构建起跨区划检察院集中管辖与区划检察院地域管辖相辅相成、一体履职的法律监督机制,有效解决了办案力量、办案阻力等现实问题。”

开展生态环境巡回检察工作,是陕西检察机关深化改革的又一项机制创新。2024年以来,陕西跨行政区划检察机关围绕“重大在建交通工程危险废物不规范管理问题”“自然保护地环境保护”等主题开展巡回检察,立办案件31件,向区划检察院移送线索9件。

目前,跨区划院共完成机制建设51项,与全省10个市级检察院建立协作机制,双向移送线索255件,协同办案136件。

科技赋能

2022年12月,陕西省生态环境检察指挥中心在陕西铁检分院落成。该中心以大数据平台、“空天地”感知、融合通信等技术为支撑,推动形成线索集中管理、案件“一体化”办理、区域协同会商、统一指挥调度的全新数字化法律监督模式。

中心初建,成效立显。2022年底,陕西跨行政区划检察机关通过大数据检索,发现了秦蜀古道保护不力案件线索,两级院迅速对此立案调查。

因秦蜀古道遗址不同段分属三市六县,且多分布在河谷、山地、密林等地,取证难度大。“为破解这一难题,我们依托中心平台,运用卫星遥感技术、无人机三维建模与人工智能技术辅助办案,通过‘天上看’与‘地上查’协同作战,清晰掌握了古道遗址线路等信息,突破地域限制有效固定证据,提升了办案效率。”陕西铁检分院副检察长王文宾介绍。

据介绍,建成以来,中心大数据平台登记公益诉讼线索1763件,立案937件,在线管理公益诉讼线索1.7万余件,并入选2023年度全国政法智能化建设成果展“智慧检务”典型案例。

数字检察“一子落”,检察工作“满盘活”。中心运行后,陕西检察机关将科技创新成果与法律监督工作深度融合,推动跨区划改革迈向纵深,让监督线索发现难、工作碎片化、质效不突出等瓶颈问题有了新的破解之道。

数字赋能监督,监督促进治理。依托该大数据平台,跨区划两级院在办理跨区划非法排污、非法采砂、耕地保护等案件中,构建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29个,其中6个模型上架最高检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平台,运用模型办案59件。

融合履职

“2022年9月,按照省检察院党组安排,我被派到陕北高原地区人民检察院派驻指导工作,三年时间里,我与院里公益诉讼办案团队一起并肩作战、共同成长,为跨行政区划检察改革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现担任秦岭南麓检察院检察长的强海涛感慨。

人才是第一资源,盘活尤为关键。对此,陕西省检察院瞄准跨区划履职“跨”和“专”的特点,抓实抓紧人才培养和队伍专业化建设,健全完善“上挂下派”“组团式融合履职”等机制,多岗位多平台锤炼综合履职能力。如今,跨院、跨部门组建办案团队,青年干警跨院交流并开展办案协作已成为常态。

改革以来,陕西跨行政区划检察机关积极履行新旧职能,在深化改革中同步实现办案质效、职能作用和队伍素能的全面提升。4名干警入选全省检察业务专家,54名干警入选最高检、全省检察机关人才库,169个集体、208名个人获得省级以上表彰奖励;“深入推进跨区划改革构建生态环境检察新格局”获评陕西省改革创新示范案例;“跨区划检察守护三秦绿水青山”入选陕西省第四届“十大法治事件”。多个其他国家检察代表团先后来陕考察学习。

“生态环境领域只是跨区划检察改革的突破口,不是唯一的落脚点。陕西省检察机关自觉将检察改革融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大局,不断健全法律监督机制,努力提升检察办案质效,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陕西新篇章贡献检察智慧和检察力量。”陕西省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王旭光表示。

来源:法治日报 点击量: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