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检察机关常态化开展红色“寻保传”活动 法治护航革命旧址焕发新生机

编辑:王甜 发布时间:2025-08-15

图片

“以前这墓就是土堆石块垒的,荒草长得比人还高,看着心里很不是滋味。现在修得结实,刻上了‘红军墓’,英魂有寄托了。”前不久,陕西省洋县人民检察院对华阳镇高峰村红军墓整改修缮情况开展“回头看”时,当地老乡指着焕然一新的墓冢感慨道。

高峰村红军墓保护,是洋县检察院守护红色根脉的鲜活实践,也是陕西检察机关常态化开展“寻访革命旧址、保护革命文物、传承革命精神”专项活动(以下简称红色“寻保传”活动)的一个缩影。

2021年4月开始,陕西省人民检察院组织全省检察机关开展红色“寻保传”活动。活动开展以来,全省检察干警用脚步丈量“红色家底”,推动红色传统与检察实践深度融合,以法治手段做实寻访、做细保护、做好传承,让革命旧址在法治护航下焕发新生机,在红色沃土上再谱检察事业发展新篇章。

据统计,4年来,全省检察机关寻访革命旧址3126处,办理公益诉讼案件760件,推动认定文物19处、确定文物等级25处、纳入革命文物名录68处。南泥湾三五九旅革命史迹保护行政公益诉讼案、保安革命旧址保护行政公益诉讼案等3起案件入选最高人民检察院典型案例。2023年11月,红色“寻保传”做法入选全国检察机关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十佳案例”。

因地制宜精心部署

今年5月29日,延安鲁艺会议中心一间会议室内,中国延安干部学院教授王健望着一张泛黄的转战路线图,指尖划过标注的红色圆点:“同志们看,这一个个旧址,都是历史的路标!”王健作了题为《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的伟大意义》的主旨发言,为检察机关保护党中央转战陕北沿线革命旧址专项监督工作推进会拉开序幕。

“得像给老物件建档一样,把每个旧址的情况摸清楚,这是寻访的意义。”

“办案就是给旧址上保险,需要和文保部门拧成一股绳,线性、系统、综合保护,一样都不能少。”

……

会议中,与会检察人员热议保护路径。

这次会议聚焦的党中央转战陕北沿线革命旧址保护专项工作,正是今年1月陕西省检察院为深化红色“寻保传”活动部署的“小专项”。

红色“寻保传”活动开展以来,陕西省检察院立足全省检察工作实际,及时下发专项工作通知,对各阶段任务进行全面细致部署。

以“小专项”工作为例。今年2月,陕西省检察院专门下发专项工作通知,针对“应保未保、修缮失范、违法建设、安全隐患”四大类15项监督重点内容制定详细指引,为基层办案提供实操性支持,并通过召开3次专题会议,实地调研、听取汇报、明确要求,力求“小专项”工作取得实效。

走出机关,走进历史。红色“寻保传”活动中,全省检察机关坚持寻访、办案、体悟同步进行、融合推进,教育引导广大干警读懂革命旧址中承载的革命精神,传承革命文物中蕴含的革命信仰。

检察长率先垂范,带领干警深入革命旧址开展“沉浸式”寻访。在查看旧址保护情况的同时,深度“寻人”“访情”,引导干警在历史现场对比中反思自身作风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据悉,今年以来,全省检察机关共寻访革命旧址445处,立案办理公益诉讼案件100件,有效推动解决了管护不到位、窑洞本体开裂、墙皮脱落、破坏风貌、消防隐患等突出问题。

凝聚合力提质增效

清涧县是陕北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区域,山峁间藏着无数滚烫的红色记忆。

窑顶渗水、大片泥皮脱落、未按规定配备任何消防器材……这是今年3月,清涧县人民检察院干警走进徐家沟、高家硷两处毛泽东旧居时看到的一幕。

旧居保护刻不容缓。清涧县检察院立即就上述问题分别向负有监督管理职责的文旅部门以及属地镇政府制发检察建议。收到检察建议后,相关行政部门迅速行动,检察官深入走访群众,阐明保护革命旧址的重大意义,保障了修缮工程的顺利完成,让旧居风貌焕然一新。

保护革命文物没有旁观者。

在深入开展红色“寻保传”活动中,陕西检察机关坚持全省检察“一盘棋”“四大检察”齐发力、全体干警共参与,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完善协作机制,推动构建革命文物大保护格局。

比如,会同西安军事检察院、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开展红色资源、英烈纪念设施专项监督保护行动,与省文物局会签《关于协作推进检察公益诉讼促进文物保护工作的意见》,完善与市县政府及文物保护、民政、退役军人事务等部门的协作机制,形成革命文物保护合力。

除此之外,陕西检察机关还把相关办案活动放到革命旧址现场,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革命文物周边的干部群众参与公开听证、公开宣告等办案活动,教育引导社会公众增强革命文物保护意识。

据悉,2021年以来,陕西省检察院已累计发布3批17件全省红色“寻保传”典型案例,引导社会各界关注支持革命文物保护工作,进一步提升保护工作质效。

学做融合谱写新篇

“在寻访保护革命旧址中,我们深刻感受到老一辈共产党人那种坚贞不屈的理想信念、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优良作风,这给我们检察履职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实践启示。”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前夕,延安市安塞区人民检察院党支部在王家湾革命旧址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活动中,党组书记现场讲授党课,干警们聆听红色故事、现场分享寻访感悟,并邀请省人大代表、旧址后人等共同拍摄《窑洞灯火照检心》宣传视频,沉浸式领会“人民至上”的深刻内涵。

“红色资源的保护与传承,不能只盯着单个旧址,还要抢救性挖掘口述历史,要像保护文物‘活化石’一样,做好线性保护、系统保护,充分挖掘利用其价值,用心用情传承其精神,让文物真正‘活’起来。”陕西省检察院副检察长高洁说。

寻访办案中,全省检察机关注重学做融合,组织感悟交流、心得分享,引导干警深刻体悟革命先辈的坚定信念、为民情怀和优良作风,与自身思想作风和工作状态进行对照反思,将外在的寻访活动内化为思想认识的触动和提升,进而将革命精神转化为新时代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

“保护革命文物不是终点,而是传承红色基因的起点。检察机关持续深化‘四大检察’协同履职,强化部门协作,聚焦聚力党中央转战陕北沿线革命旧址保护,通过办理一批有影响的典型案件,形成可复制的文物保护检察方案,让每一处革命旧址都成为传承红色基因的生动课堂,让革命精神转化为检察为民的持久动力。”陕西省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王旭光表示。


来源:检察日报 点击量: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