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环绕的旬邑县,有着深厚的红色基因。在这里,旬邑县人民法院马栏法庭创新推出的“一核领航、三维联动、五链赋能、七心服务”“1357”工作法,让“枫桥经验”焕发新的生机。
“马栏法庭组织干警到马栏革命纪念馆参观学习,还创新‘红色微课堂’学习模式,通过短视频、图文推送等形式开展红色教育。”8月1日,马栏法庭青年干警李阳说。他主动承担党建品牌展示任务,协助推进“红色联盟”共建活动,参与基层宣讲与困难帮扶,用行动诠释一名青年干警的使命初心。
政治素养是司法干警的根,也是行稳致远的航标。马栏法庭通过“沉浸式”红色教育,筑牢红色根基,让李阳这样的青年干警迅速成长为法庭的业务骨干,为打造忠诚铁军注入了新活力。
三维联动:和谐网络共筑平安
6月26日,在马栏镇转角村,村民王大妈与邻居李大爷因宅基地边界发生争执,双方僵持不下,险些动手。
了解情况后,马栏法庭干警携手调解员刘根柱,联合村干部在村委会搭建调解室,采用“背对背”方式组织当事双方调解,倾听双方诉求,了解王大妈对土地被侵占的顾虑和李大爷对边界的误解。随后,法庭干警结合土地承包法对村民进行普法,调解员从情理出发讲述邻里和谐的重要性:“咱们都是一个村里的人,讲究和气生财,邻里多沟通,问题总能解决。”
在多方努力下,双方当事人在丈量土地后达成一致,李大爷退让半米边界,王大妈也给李大爷送上自家蔬菜表示谢意。双方当场签署调解协议并进行了司法确认,纠纷彻底化解。
这是马栏法庭三维联动解纷格局的一个缩影。法庭与基层组织、社会力量紧密合作,将大量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
五链赋能:闭环机制激活效能
在马栏法庭的办公室,墙上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流程图清晰勾勒出“预防、排查、化解、反馈、提升”五链机制。6月20日,青年干警何思睿埋头分析司法大数据,发现马栏镇金盆村民间借贷纠纷频发。何思睿迅速整理高发区域和时段,决定防患于未然。
何思睿找到该村村支书李宏岩,提议开展普法活动。活动当天,村民熙熙攘攘围坐一起。何思睿向大家发放精心准备的普法宣传单,结合真实案例讲解合同规范:“书面合同要写清条款,口头承诺风险大。”
村民老张接过传单问:“亲戚借钱也得签合同?”何思睿耐心回答:“无论是亲戚关系还是朋友关系,但凡借款都应签订借款合同,写明借款人、出借人、借款数额、借期、利息、借款时间……亲兄弟尚且需要明算账呢!签了合同,能避免不必要的纠纷。”
活动后,该村村民之间签订的合同规范率提升近三成,纠纷明显减少。“数据帮我们找到风险,普法让法律扎根人心。”何思睿说。
这是马栏法庭五链赋能机制中“预防链前置”的生动实践。马栏法庭用数据说话、用案例入心,将矛盾消除在尚未酝酿之时,为基层社会治理注入力量。
七心服务:司法为民彰显温度
近日,在马栏法庭诉讼服务中心,年近六旬的刘女士视力不佳,拿着起诉状不知所措,脸上满是焦急与不安:“这几个空,我是不是都不用填?”
马栏法庭庭长张英主动上前,耐心引导刘女士填写要素式起诉状。这种起诉状以简化的填空格式列明关键事实和诉求,清晰明了,极大降低了群众的诉讼门槛。张英一边协助填写,一边解释:“这种起诉状就像答题卡,写清基本情况就行,方便又不容易出错。”她还细心核对每一项信息,确保准确无误。在张英帮助下,刘女士很快完成立案,感动地说:“你们这么细心,我这心里踏实多了。”张英的暖心服务让当事人感受到司法温度的同时,也对便捷的要素式起诉状起到了推广作用。
这是马栏法庭注重七心服务的一个缩影。马栏法庭推出“贴心、暖心、舒心、安心、放心、省心、匠心”的七心服务举措,切实解决群众在诉讼过程中的急难愁盼问题。从贴心服务到暖心服务,从舒心服务到安心服务,每一个细节都体现了法庭对群众的关怀与尊重。
马栏法庭不仅为群众提供优质的诉讼服务,还积极开展司法救助、心理疏导等帮扶工作,让群众在诉讼过程中感受到司法的温暖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