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榆林市榆阳区深入推进乡镇治理体系建设,不断提高乡村治理服务水平,聚焦农民群众“急难愁盼”烦心事,有效整合乡村治理各类阵地和各类资源,创新乡村治理服务群众方式方法,努力缩小乡镇服务辖区群众半径,为农民群众提供更加精准化、精细化服务,着力打造乡镇便民服务驿站,使其成为乡村治理服务的衍生载体,成为党委政府高效服务群众的主要阵地,成为党员干部紧密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
“金民通”数字驿站 服务群众“零距离”
2022年5月25日,金鸡滩镇省级乡村治理示范镇创建启动仪式暨“金民通”数字乡村便民驿站揭牌仪式举行。
“金民通”取意连通金鸡滩人民群众“最后一公里”。代表着镇党委、政府连通群众、走进群众、服务群众的理念,也代表着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共建美丽金鸡滩、共享幸福新生活奋斗目标。金鸡滩镇百姓管家吴拴军说,“便民驿站对我们商户,对我们老百姓来说,提供了休息、喝水的地方,下雨天我们也可以随便过来取伞用,对我们有很多帮助。我今天拿到百姓管家聘书,今后大家有网络维修等需要,都可以及时找我,我一定起带头作用,给大家提供最好的服务。”
该驿站是乡村治理示范镇创建的第一块“炼金石”,金鸡滩镇采取“线上+线下”的模式,提升便民服务的“温度、速度、精度。线下建有镇级便民服务驿站,设有休憩驿站、创客天地、农特产品展销等功能室,为群众提供便民小事、就业创业、技能培训、农特产品展销等贴心服务,并推出周三免费为群众提供体检、剪发等服务。线上实用的数字化、智慧化便民服务应用平台,设有信息咨询、疫情防控、云上农品汇、乡村招聘、百姓管家、生活助力等服务应用模块,全力打通信息惠民服务。
“1+5+X”工作法 打造小镇温情驿站
镇川镇为进一步提升乡村治理服务水平,积极探索高效便捷的为民服务方式,打造了镇川镇便民服务驿站。
镇川便民服务驿站坚持“1+5+X”工作法,即以基层治理为总目标,设政策咨询、便民服务、休息等候、自助服务、意见收集五个特色服务区,并提供就业信息查询、免费打印资料、电子图书阅读等个性化服务。同时,设置首问负责制、管理制度;印发镇便民服务手册、各窗口办事指南;公布干部职工业务分工、驻村挂片名单,让群众清楚有事到哪里办、找谁办、怎么办。
便民驿站将始终秉承“便民、规范、廉洁、高效”的服务宗旨,根据群众不同需求,逐渐优化功能配置、增设服务类型、改进服务方式等,让驿站持续“升温”,使其真正成为镇川人民的温情驿站。
“六个一”宗旨 “微服务”发挥大能量
讨讨滩村位于巴拉素镇政府东南8公里处,地理位置相对偏远,群众办事极不方便。为了切实解决群众所需所盼,该镇将原村集体闲置房改建为讨讨滩村便民服务驿站,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驿站基于三级网格管理,按照“六个一”宗旨,提供“一张笑脸、一句问候、一把椅子、一杯热水、一次告知、一站服务”的便民服务,设立“暖心小港”“议事小屋”“便民诊所”“共享冷库”“便民小超”,提供全方位便民服务,实现群众“微心愿”。
“原来咨询政策、取快递、看病都要到镇上去,来回最快也得一个小时,没想到现在在家门口就都能办了。”马家兔村民米艳军开心地说。讨讨滩村便民服务驿站运行以来,受到群众的一致认同和赞赏,驿站“小而微”的服务发挥出大能量。下一步,驿站将秉承“便民服务零距离”理念,不断优化服务,努力打造“为民、便民、利民”的温馨港湾。
用爱搭建港湾 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鱼河爱心驿站位于鱼河的中心十字街,这里是免费提供便民服务的站点,也是一处用爱搭建起来的温馨港湾。
爱心驿站位于鱼河镇中心,内部设有休息室、母婴室两个功能室,置有便民药箱、饮水机、报刊杂志等物品,为群众提供健康检查、临时休息、紧急避雨、手机充电、无线上网、咨询引导等便民服务。
据鱼河镇党委副书记、政法委员纪志忠介绍,鱼河镇爱心驿站是2022年鱼河镇人民政府为深入推进全国乡村治理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提升乡村治理水平而进行的试点探索工程。爱心驿站聚焦乡村治理服务重点事项落地落实,聚焦农民群众“急难愁盼”烦心事,有效整合志愿者、党员、网格员、退休干部等力量,创新服务群众方式方法,努力缩小服务群众半径,使爱心驿站成为党委政府服务群众的主阵地,也成为党员干部紧密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
创新“五心”服务 “小驿站”解决“大问题”
近年来,岔河则乡通过优化办事清单、丰富服务内容,建立以乡便民服务驿站为主体,线下民情民访代办与线上“互联网+便民服务”相结合,多个功能室互补的便民服务工作机制,全面推行便民、高效、贴心的“一站式服务”,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小驿站”解决“大问题”,为进一步方便群众办事,扩大驿站服务覆盖面,榆阳区岔河则乡将位于集镇中心的闲置房屋作为便民服务驿站,以便民事项为基础,通过梳理整合,形成惠农助农、社会保障、社会救助、行政审批、政策咨询、帮困代理等6大类36项便民服务项目,实现便民服务全覆盖,并针对乡情实际,创新性地以“帮办小圆桌”代替柜台式服务,通过“五心”服务(热心接待群众、耐心解疑答惑、诚心提供帮助、真心解决困难、虚心采纳意见),以“拉家常”式的交流服务,由工作人员现场“一对一”帮助村民完成事务办理。对于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众开展民情民访代办服务,由村代办员携申办事项所需材料送便民服务驿站办理,为群众办事提供便利,提升为民服务效率。依托互联网、信息化手段,同步推进数字乡村智慧平台建设,与驿站便民服务项目深度融合,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服务目标。
群众需求在哪里,服务工作就推进到哪里。为充分发挥驿站文化宣传、便民服务、基层社会治理、民情民意收集等功能,便民驿站考虑群众期盼,增设农家书屋、老乡说事堂、矛盾纠纷调处室、便民工具存放室、物品寄存室等功能室,进一步拓展完善便民服务驿站功能布局。此外,小到家庭邻里矛盾,大到地界纠纷、农业用电、项目建设等方面矛盾,都可以到驿站的矛盾纠纷调处室进行调解,真正做到驿站各个功能室建起来、用起来、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