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 忠诚保平安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数据挖逃提升缉捕精确度 江苏无锡创新机制织密追逃天罗地网

有逃必追是公安机关的神圣使命,是清除社会隐患、维护法律权威、彰显公平正义的重要途径。6月中旬“云剑”行动开展以来,江苏省无锡市公安机关全力开展在逃人员研判缉捕工作。行动开展至今,全市共抓获行动前网上在逃人员254名,占存量基数的38%,追逃专项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效。

基础追逃消除藏匿容身处

1994年1月13日,无锡发生一起入室杀人案,居民陆某被人杀死在屋内,他的一枚金戒指被劫。民警在现场一把斧头木柄上提取到一枚血指纹,属于犯罪嫌疑人马某。多年来,办案人员始终把追缉马某作为追逃重点,每年组织上网追逃,围绕其亲友开展线索排摸核查。2018年底,梁溪分局刑侦部门根据线索,综合分析马某很可能藏匿在河南漯河,为马某的最终落网提供了关键线索。

“案件发生后作案者潜逃,是对社会治安的直接威胁。所以我们把追逃作为打击犯罪、侦查破案的重要一环紧抓不放。”市公安局刑警支队七大队大队长储国新介绍。针对户籍地或上网地在无锡的重点在逃人员,市公安局组织立案单位和户籍地公安机关开展信息搜集,加强与技术部门协作配合,充分发挥合成作战优势,全面梳理在逃人员信息,并及时开展侦控措施,真正做到信息全采集、管控全覆盖,坚决消除在逃人员落脚藏身的盲区和死角。

此外,无锡市公安局还不断强化宣传攻势,展示公安机关抓捕在逃人员的决心和能力,形成强大的震慑效应。同时,他们做好在逃人员家属的思想工作,开展“宽严相济”的法律政策宣传,耐心规劝,敦促在逃人员放下包袱,主动到公安机关投案自首。

今年5月23日上午,市公安局公开通缉第三批15名涉黑涉恶犯罪在逃人员,并向全社会发布通缉令。通缉令刚发布9分钟,被通缉人员冯某就迫于压力主动到钱桥派出所投案自首。

数据挖逃提升缉捕精确度

近年来,全市各级公安机关切实加强资源整合和手段创新,坚决打好追逃合成战和整体战,通过创新方法思路,强化数据挖掘应用,不断提高深度研判、主动发现在逃人员的能力水平。依托公安数据、社会面数据、互联网数据等资源,深入开展在逃人员的关联比对分析,努力形成信息无壁垒、追逃无边界的工作格局。

“你们怎么知道我在这儿?”今年6月19日,在新吴区虹桥医院住院部8楼住院的在逃人员杨某,无论如何也没想到竟在病床上被无锡警方抓获。5月15日,杨某因涉嫌寻衅滋事被上海市公安局浦东分局上网追缉。6月19日,无锡警方通过数据分析,研判推测出杨某白天常在虹桥医院附近活动,并组织警力细致排摸,将杨某一举抓获。

“当前,互联网共享经济越来越成熟,深度挖掘数据线索,综合公安数据、社会面数据、互联网数据的深度研判,提高主动发现线索的能力水平,就能够实现精确打击。”无锡市公安局追逃办负责人这样描述精准追逃。

据悉,无锡市公安局已与多家互联网大数据公司联手开展警企合作,创新实战手段,不断提升数据获取和研判行动能力,全面挖掘在逃人员藏匿线索,实现主动出击、精准抓捕。

合成缉逃构建全警追逃格局

近年来,无锡市公安局整合力量、汇聚资源、集约手段,进一步改革警务模式、完善作战机制,打响破案追逃合成战。以合成作战中心为主要班底,他们在全市范围内抽调骨干民警,统筹开展追逃工作,并将所有在逃人员按照户籍地、居住地、可能潜逃地、工作地等分地域进行归类,把追逃责任落实到每个警种、每个办案单位和每名侦查员身上,确保将追逃工作进行到底。

追逃工作不仅仅是刑侦部门一家的工作职责。7月24日10时30分许,一名男子来到市公安局出入境窗口办理业务,受理业务民警比对发现该男子为网上在逃人员,便不露声色稳住该男子,并迅速到办公区域通知其他民警将该男子抓获。原来,该男子因涉嫌合同诈骗被河南警方列为在逃人员,从该男子被列为网上在逃人员到被警方控制不到一天的时间。

构建追逃大联盟,与兄弟单位共享信息,增强紧密度、提升协同力。今年2月,黑龙江佳木斯警方转来一条线索,发现住在加格达奇区的一名男子与1999年前滨湖分局(时为郊区分局)一起命案嫌疑人邱某高度相似。2月20日,无锡警方组织精干警力远赴加格达奇区,在当地兄弟单位的紧密配合下,成功抓获潜逃20年的在逃人员邱某。

全市公安机关将继续秉持“有逃必追、一追到底”的信念与决心,为追逃追赃工作插上科技的“翅膀”,进一步增强合成作战的机制优势,织密追逃天罗地网,充分彰显“不管逃到哪里,都要缉拿归案、绳之以法”的坚定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