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公安局高新分局深耕基层社会治理—— 多维发力守护万家平安

“出门经常能看到民警在巡逻,还给我们讲解安全防范知识。大家有什么矛盾纠纷,民警都及时化解了。有他们在,我心里特别有安全感!”10月24日,家住榆林市长兴路社区的李先生说。

李先生的话,正是榆林市公安局高新分局推动警务工作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的生动写照。公安高新分局聚焦“派出所主防”定位,以提升核心战斗力和基层治理能力为目标,在“警力下沉、规范建设、社区警务、智慧赋能”四个维度系统施策、精准发力,纵深推进派出所提档升级“百千工程”,实现了派出所工作质效整体性飞跃,辖区刑事、治安警情发案同比下降56%、42%,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明显提升。

警力下沉优化配置

为提升基层治理水平,自去年11月以来,公安高新分局建立了局领导、部门负责人、副科级干部“三级包抓”社区警务工作机制,分批次、常态化选派机关年轻民警和业务骨干充实基层派出所。

“基层虽然辛苦,但这是真正锤炼能力、服务群众的主战场。”10月23日,情指中心民警郝云成说。郝云成下沉至沙河路派出所后,充分发挥其专业特长,在一起网络赌博案件侦办中,通过对海量电子数据的精准分析,快速锁定关键证据链条,协助办案队于1周内抓获犯罪嫌疑人7名,捣毁了一个隐藏在居民区的作案窝点,展现了机关警力下沉带来的战力倍增效应。

下沉民辅警全面融入派出所综合指挥室、社区警务队、案件办理队“两队一室”架构,确保沉得下、留得住、干得好。同时,公安高新分局完善新警优先补充派出所机制,充实社区警力,打造“1名社区民警+若干警务助理+网格员+高新义警”的综治力量团队,形成多元共治格局。

规范建设科学布局

9月15日,明珠路派出所综合指挥室通过视频巡查,发现某商圈有多人异常聚集,立即启动无人机巡航并实时回传画面,经研判疑似打架斗殴。指挥长迅速指令附近巡逻的案件办理队民警前往处置,同时通知周边社区警务队民警疏散群众。3分钟内多警力到位,成功将事态控制在萌芽状态,充分体现了“一室牵引两队、两队支撑一室”的协同作战优势。

公安高新分局高标准建设综合指挥室,整合视频监控、接处警、情报研判、勤务调度等职能,利用大数据平台研发高频场景预警模型,如“异常聚集”“拉车门”等,实现风险实时预警。去年以来,综合指挥室通过技术手段,成功避免多起群众财产损失和安全事故,使其成为派出所的“智慧大脑”和指挥中枢。“两队一室”机制运行后,综合指挥室日均高效分流非警务警情10余起,指令精准率达99%。

扎根社区落实主防

日前,在对辖区9个小区、6000余户居民进行走访的过程中,科创派出所社区民警郇向东了解到,科创一路某小区两户居民因楼道堆放杂物问题发生纠纷。郇向东随即联合物业工作人员、业委会代表多次上门,从消防安全、邻里和睦角度耐心调解,最终促成双方达成和解并共同清理了楼道。

公安高新分局坚决落实派出所主防责任,将社区警务工作置于基础性、先导性位置,推动警务工作重心下移、关口前移,明确社区民警“深耕责任田”职责。该局建立“警格+网格”融合机制,社区民警兼任社区党组织副书记或主任助理,推动警务工作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整合网格员、物业、保安、志愿者等力量,组建“高新义警”队伍,形成“民警牵头、多元参与、群防群治”的治理共同体,社区见警率、管事率明显提升。今年以来,该局通过社区警务工作收集各类社情民意1300余条,排查化解矛盾纠纷1100余起,化解成功率达96.5%。可防性案件发案率同比下降42%。

智慧赋能精准防控

近日,马扎梁派出所案件办理队在侦办一起沿街商铺系列被盗案时,犯罪嫌疑人反侦查意识强,现场线索极少。办案民警通过警务通查询案发地周边“实有单位”信息,快速获取了所有商铺及负责人的联系方式,进而逐一走访,成功从一家店铺店主提供的模糊线索中,利用周边“实有房屋”登记的出租信息锁定了嫌疑人可能藏匿的区域,最终在24小时内将流窜作案的犯罪嫌疑人张某抓获。

去年以来,公安高新分局为一线民辅警全部配发最新一代警务通,并开发集信息查询、人脸比对、数据采集、移动办公等功能于一体的APP;建立“人工+智能”“网上+网下”信息联采机制,要求社区民警利用警务通实现信息“即采即核即传”;组织开展标准地址、实有人口、实有房屋、实有单位“一标三实”基础信息采集会战,全面夯实公安工作大数据根基。去年以来,该局累计核实录入实有人口信息9.7万条、房屋信息3.4万条、单位信息3468家,信息准确率跃升至98.5%,依托精准的基础信息,推送预警信息623条,直接或间接支撑破获各类案件89起,抓获逃犯38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