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 忠诚保平安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千里追缉嫌疑人——沣东警方侦办“12·29”盗窃案纪实

听着民警和街办干部说起自己的儿子,嫌疑人张某的母亲张红丽(化名)两眼通红、泪花转圈,满是自责、后悔、无助。在威严的民警面前,不到16岁的嫌疑人朱某某、张某某、张某表现很“乖巧”,一脸的稚气未脱,一脸的若无其事,殊不知他们是屡次实施跨省盗窃的嫌疑人。“孩子不去学校整天跟着一帮小孩瞎混,他一旦不接电话我就提心吊胆!”2月22日,在西咸新区公安局沣东新城分局沣东大道派出所里,张红丽说。

2020年12月29日,沣东新城王寺街道一商户报警,称便利店里大量的香烟和部分现金被盗。民警赶到现场后发现,便利店和相邻店面都没有监控,便利店里被盗现场留下的有用信息十分有限,直接取证存在很大的困难。所长刘平轩听取案件汇报后给办案民警牛楠下了破案命令:证据不足就找突破口,要给商户一个交代!在案情分析会上,民警结合现场情况和多年的办案经验确定,嫌疑人至少2个人,而且具有一定的盗窃经验。

民警围绕大概的作案时间开始摸排调查,并调取王寺街道周边所有卡口监控进行查看。一番甄别后,一甘肃平凉车辆进入民警视线,时间为2020年12月29日凌晨4时46分。车辆出现的时间与发案时间充分吻合,办案民警立刻通过车辆信息与平凉警方取得联系,却得知该车车主已经报案,车辆属于被盗车辆。

嫌疑人开车从平凉到西安往返几百公里,沿途留下的有用痕迹肯定不少。办案民警围绕车辆痕迹趁热打铁,继续扩大侦办取证范围,调取被盗车辆通行沿线重点卡口信息与嫌疑车辆驾驶员监控信息进行比对,并通过车辆停放周边宾馆的户籍登记细心筛选,终于锁定盗窃案的主要嫌疑人之一平凉籍的朱某某。

正月初八,大多数人还沉浸在过年的喜庆当中,民警杨潮清就带着几名年轻的战友出发了。出发前,所领导一再嘱咐,嫌疑人很可能是未成年人,注意安全,注意战术。

经过6个小时马不停蹄的奔波,抵达平凉已是2月20日凌晨2时,此时大家身体已经疲惫,可是时间紧任务重,在只有犯罪嫌疑人的户籍地与暂住址的情况下,他们顾不上吃饭立刻组织参与抓捕人员召开案情研讨会,确定面对各种不确定的情况应该采取的各种措施,会议结束已是凌晨4时。在休息了两个小时后,参与抓捕的人员兵分两路,一路人员由夏伟带队赶往嫌疑人朱某某的暂住址探明地形,摸排并守候;杨潮清带一名同志前往当地公安机关请求协助并了解搜集相关信息。

综合搜集情况,犯罪嫌疑人可能出现的酒店罗列了10家,民警们迅速一一摸排,通过对入住人员登记表的逐一排查,一个同嫌疑人户籍地址相同、年龄相仿的人引起大家的注意,调取监控后确定此人正是嫌疑人。民警立刻实施抓捕,很快第一名犯罪嫌疑人朱某某被抓获。通过审讯,民警得知他们团伙一共有三人,比出发前掌握的又多了一个人,并且得知另一名犯罪嫌疑人张某一直喜欢朱某某的女朋友。杨潮清立刻让朱某某联系了她女朋友,通过其女朋友的微信同张某聊天,经过半个小时的努力,成功在酒店将张某抓获。最后一名嫌疑人只知道叫张某某,其余一无所知,仅有的信息就是经常在某街道出入,民警只能采用最原始的方法,开着车拉着能指认的人在张某某可能出现的街道来回转。突然,指认者说:“那个穿灰衣服的就是张某某!”民警迅速下车将其抓获。至此,该团伙系列盗窃案得以破获。

抓捕行动三天三夜,大家分分秒秒都在激烈“战斗”,成功的喜悦消除了民警身心的疲惫。

当着街办工作人员的面,嫌疑人张某某说,自己是父母的“老儿子”,上边三个姐姐,一个上班,一个上大学,一个读高中,他觉得读书太苦,还不如去挣钱快活。因为他学会开家里的车,自打认识了一帮小混混,就成了小团伙里的“交通技术骨干”。他们偷盗的财物低价处理分赃后,有的会给家里人一部分,剩下的赃款大家怎么高兴就怎么挥霍,下饭馆、住宾馆、“谈女朋友”等。据嫌疑人交代,他们在西安、西咸新区两地前后共作案8起。民警初步统计盗窃财物涉案金额1万余元。

杨潮清说:“由于嫌疑人只有15岁,都是未成年人,我们给嫌疑人监护人打电话、发短信,他们中有的父母不接电话也不回信息,这给我们的工作出了难题。”

2月23日,记者从沣东大道派出所获悉,“12·29”盗窃案三名涉案嫌疑人张某、朱某某、张某某,由于不满法定年龄,只好在监护人的负责下被领回甘肃省平凉市原籍。

记者手记

管理孩子,监护人不能缺位

记者了解到,此案中嫌疑人盗窃作案没有底线,随意性很强,作案交通工具就地取材,开着偷盗的车辆在高速路上肆意通行,作案结束把车辆随意丢弃,有时还会故意打砸偷盗车辆。获取赃物变现后,任意挥霍消费,恶劣影响了一批同龄孩子对社会的认知。

公安民警本着维护一方平安的重任,不远千里侦破了团伙盗窃案件,但面对一帮不到法定年龄的孩子,民警也束手无策。这些嫌疑人被带回所里,还需要专人负责照料。民警只能做好案件调查笔录,一番批评教育之后通知监护人前来认领,有的法定监护人不但没有尽到监护人的责任义务,在某种程度上还存在对孩子犯罪“默许纵容”之嫌。当着街办干部的面,有的嫌疑人明确告知其盗窃的财物其监护人也享用。一位嫌疑人监护人明确告诉记者,自己确实没有能力管理孩子,孩子经常当面答应好好学习做人,可转过头又与其他同龄人一起在社会上游荡。

孩子屡次犯错,影响的不仅仅是一两个家庭,他给社会造成的恶劣影响是深远的。未成年人心理的盲从性,使得他们经常“抱团”作案,肆无忌惮。针对有劣迹、违法轻微的未成年人,有的地方在督促家庭、学校履行相应职责的同时,积极联动政法委、教育局等相关部门,采取教育、感化、挽救等工作措施,对这些未成年人进行跟踪帮扶,共同探索形成未成年人长效帮扶机制。当然,管理孩子,监护人最不能缺位,在自身没有管理能力的情况下,还应多方求助,不应放任自流。

(记者 董永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