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毒人员的蜕变之路
“祝你生日快乐……”2月的一天,陕西省女强制隔离戒毒所六大队教室里传来欢声笑语,大队干警为戒毒人员曹某举办了一个特别的“生日宴”。
“拒绝沟通,抵触戒治情绪强烈。”这是入所谈话后,管教干警对曹某的第一印象。“她就是个小孩子,性格孤僻老闯祸,我们都替她着急。”这是与她互帮戒毒的李某对她的评价。“我恨我的父母,我这辈子都不想和他们联系。”这是曹某在日记中的一段独白。
入所后的第10天,轮到曹某打扫宿舍卫生,但她拒绝参加劳动,并与其他戒毒人员发生口角,情绪失控,在宿舍楼道内拍打墙壁、大哭大闹,扬言要结束自己的生命。值班干警迅速反应,立即制止住她的过激行为。大队领导高度重视,针对曹某的行为表现,结合她的过往经历,召开了专门的思想动态研判会,为曹某制订了个性化的教育矫正方案。经过讨论,大队干警一致认为,当前首要的是稳定曹某的情绪,逐步引导她适应所内生活,然后帮助她修复与家人的关系,建立正确认知,养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乐观阳光的良好心态。
心理矫治中心心理咨询师对曹某进行了入所心理测试,最终她的心理状况评定为中度焦虑抑郁。管教干警认真查阅了曹某的入所教育档案,并与她的母亲取得联系,详细了解曹某之前的求学、工作经历及家庭生活背景,还通过曹某与同宿舍戒毒人员的相处情况,进一步了解曹某的性格特点。
在随后的谈话中,干警给曹某讲述了以往戒毒所里很多和她一样的年轻女孩,在戒毒所成功戒毒回归社会、到目前为止仍然保持着操守的真实事例。听完以后,曹某沉默了很久,她问干警:“队长,我真的还有希望吗?”管教干警并没有正面回答曹某的问题,而是和她做了一个约定,让她负责队上绿植的养护,“如果3个月你能把这些绿植都照顾好,我会告诉你答案。”
刚接手队上的20盆绿植,曹某觉得养花养草根本难不倒自己,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直到10天后,绿植的叶子发黄变蔫,曹某才开始着急,求助于队上的养花能手,开始精心照料花草。此时,大队长悄悄告诉她养花的“秘诀”,如果每天给绿植说一句赞美它的话,它们一定会长得越来越旺盛。曹某将信将疑,但还是照着队长的话坚持去做了。她惊奇地发现,绿植果然长得越来越好,而她自己竟然也越来越喜欢赞扬别人了。
曹某的身影开始活跃在主题班会的课堂上,积极参与分队活动讨论,虚心接受宿舍其他戒毒人员对她的意见建议。在三八节诗歌朗诵会上,曹某饱含深情朗诵的《致青春》,深深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手工课上,曹某耐心教大家练习折千纸鹤和玫瑰花,认真参与绘制队上每期的主题板报。曹某是大专学历,有一定的文字功底和写作兴趣,干警一直鼓励她给所里的《希望之花》小报投稿,她写的文章《蜕变》被小报采用,这件事使她的自信心提升了。
曹某和大队长的约定已经完成,她找到了自己的答案——任何事情不管多么困难,只要用心去做,尽全力去改变,就一定会有收获。但她心里有个解不开的结,她的父母重男轻女思想比较严重,一直觉得父母根本不爱自己,才自暴自弃染上了毒瘾。父母气急之下对她说了狠话,她更加耿耿于怀,至今不愿和父母联系。那天过完生日,在干警的鼓励下,她终于让大队长帮她给父母寄出这样一封信:“爸妈,我24岁了,已不再是小孩子,我认识到自己的无知,你们给了我生命,也养育了我,我应该感恩。在戒毒所里,我虽然失去了自由,但我明白了很多道理,我会为自己的未来改变,请你们放心……”
如今,曹某已顺利通过了两个期段的诊断评估,进入康复巩固期。她还担任了队上的学习委员,每日协助队长收发作业,带领戒毒人员做早操,教新入所的戒毒人员熟悉所规队纪,闲暇之余,在图书馆看书写稿……曹某说,她喜欢这样忙碌而充实的生活,是戒毒所的干警帮她重新找回了生活的希望,相信通过努力,自己也一定会彻底戒毒,重新开启美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