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 忠诚保平安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并肩携手防复吸——省榆林戒毒所帮助戒毒人员家属破解难题

“我以为是让我来见儿子的,结果却是让我们来玩游戏,这和戒毒有什么关系?”在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上,王先生嘴里嘟囔着。然而,当60分钟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结束后,王先生的态度发生了大转变,惊叹这项活动的“神奇”。这是4月8日发生在陕西省榆林强制隔离戒毒所的一幕。当天下午,省榆林戒毒所创新思路,将防复吸讲台搬到戒毒人员家属面前、将团体心理辅导延伸到戒毒人员家属当中。

把家属请进来

解决戒毒人员后续问题

党史学习教育和队伍教育整顿开展以来,如何把学习教育成果化作为人民群众服务、让人民群众满意的工作实效,一直是省榆林戒毒所党委重点思考的问题。为此,该所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

“谁是迫切需要我们服务的群众,我们就联系谁。什么是群众心里最痛、最难的问题,我们就重点突破什么。”会上,该所党委书记、所长高宝清表示,首先要结合戒毒机关的主责主业来思考问题、谋划工作,不能流于形式、浮于表面。立足于这一方向,大家的意见迅速达成一致。

对于司法行政戒毒机关而言,首先要服务的群众就是深受毒品伤害的戒毒人员家属,困扰戒毒人员家属的问题就是戒毒人员强戒期满回归家庭后,家属缺乏有效办法对其进行管理。方向明确后,该所及时制定了“我为群众办实事”工作方案,邀请即将解除强戒人员的家属来所座谈,倾听家属的所思、所需、所盼,听取家属对场所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同时,专业中心干警针对家属在管理戒毒人员时遇到的困惑和难题,开展知识讲座和团体心理辅导。

4月8日下午,48名戒毒人员家属与所领导、各专业中心、大队干警座谈交流。“对于如何防止他们复吸,你们有啥好办法?”座谈会上,戒毒人员家属争先提问,干警都一一进行了记录、解答。同时,该所纪委办(监察室)、教育科、各大队负责同志主动向戒毒人员家属表明身份,公布了随时接受监督和问询的电话号码。

此次座谈让戒毒人员赵某的妻子刘女士有了特别的感受,她说自己真切地感觉到干警和家属的目标是一致的、心灵是相通的。

在高宝清看来,此次座谈达到了与戒毒人员家属交流、交心的目的。高宝清表示,要及时将戒毒人员家属提出的问题、意见建议进行整理,认真分析研究,科学研判吸纳,并以问题为导向,抓好整改落实,提高工作水平,以实际行动回应群众的诉求与期待。

把讲台搬出来

瞄准群众的难点去

活动当天,除了召开与戒毒人员家属的座谈会外,省榆林戒毒所还进行了另外一项积极的尝试,针对戒毒人员回归家庭后家属不会对其进行有效家庭管理的问题,由干警进行一次知识讲座,教育科干警张佳骏承担了这项任务。

“虽然之前很多次站在讲台,但都是面对戒毒人员,面对家属还是第一次。讲什么内容?家属爱不爱听?会不会配合?有没有效果?”准备课件前,张佳骏表示了自己的担忧。“要瞄准群众心中的难点去,瞄准戒毒人员家属的痛点去,讲到大家的心里去。”对此,副所长刘海军讲明了具体要求。于是,教育科成立工作专班,在前期广泛向戒毒人员家属进行需求调查、意见征集的基础上,制作了以“并肩携手,共解防复吸难题”为主题的课件。

课件主要分为戒毒人员家属与戒毒所的关系是什么?为什么要把家属请来?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做?三个部分。张佳骏首先用直观的视频资料,向戒毒人员家属呈现了牺牲在抗疫一线的干警姬源的故事;戒毒干警宋昊因执行封闭执勤任务而没有送迎援鄂爱人的故事;干警钞李伟因执行长时间封闭执勤任务导致女朋友与其分手的酸楚故事。

“在讲述这三个故事的过程中,不仅我的眼眶湿了,我发现很多家属也流泪了。这说明戒毒干警的努力和奉献,触动了戒毒人员家属的心。”张佳骏说。

后续讲座中,张佳骏用了大量的案例和数据,深入剖析了家庭环境对戒毒人员的重要影响,以及做好家庭管理对于戒毒人员保持操守的重要意义。每一个案例、每一组数据,都直面家属在管理戒毒人员中的难点、痛点,引发了戒毒人员家属的深刻反思。

整堂讲座,除了教给家属有效管理戒毒人员的办法、技巧外,张佳骏还建议戒毒人员家属建立“家属联盟”,互相倾诉帮戒之苦,缓解心理压力,交流分享成功经验,提高家庭管理水平。这一建议得到了戒毒人员家属的赞同和响应。一名戒毒人员的父亲现场向大家公布了自己的微信号,表示他愿意担任组织者的角色。

把专业发挥出来

走进群众心里去

“请大家听口令,大风吹爸爸们、大风吹爱人们……”防复吸讲座结束后,一场以“等着你”为主题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随即开始,心理矫治中心的干警贾艳和刘俊娃组织戒毒人员家属进行“破冰”。

贾艳和刘俊娃是持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证书的专业干警,虽然之前他们做过很多次团体心理辅导,但面向戒毒人员家属还是第一次。家属会不会融入进来、能不能取得效果,同样也是他们担心的问题。但他们还是想做一下尝试,因为从既往对戒毒人员的心理矫治过程中发现,家属虽然和戒毒人员是血缘上最亲的人,但并没有真正感受和走进戒毒人员的内心。贾艳和刘俊娃想通过团辅方式,走进戒毒人员家属的心里去,也让家属走进戒毒人员的心里去。

“怎么让我们这些成年人做游戏?”团辅活动开始后,预想中戒毒人员家属不配合的情况果然出现了。但随着后续“松鼠搬家”互动环节的进行,戒毒人员家属开始对团辅有了新的认识。“有的‘松鼠’因为没有找到‘家’而感到落寞,有的‘家’因为没有‘松鼠’而伤心,这不就是我们戒毒人员家庭的真实写照吗?”一名戒毒人员家属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在接下来的“盲人过河”环节中,心理咨询师设计了两轮环节。第一轮,参与者需蒙住双眼穿过障碍区抵达终点;第二轮,蒙住双眼的参与者则会有一个搀扶、帮助他的人。经过心理咨询师的引导,这一环节结束后,戒毒人员家属又有了新的感受。

一开始认为团辅就是做游戏的王先生表示,他从中仿佛体会到了儿子在和毒品作斗争时的无助和艰难,又体会到了彷徨无助时被人帮助的温暖和力量。“一直以来,我只是责怪他不争气,骂他、恨他,甚至打他,原来他也经受着很大的痛苦。”王先生说。等儿子这次回家,他一定要换一种方式和儿子相处,用更科学的方法帮儿子同毒品作斗争。

“你们今天为家属办了一件实事。等他这次出来后,我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活动结束的时候,一位老先生向干警们竖起了大拇指。

(王杞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