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惩戒+关爱”筑牢未成年人安全防线

“现在上课能跟上,还和同学一起参加了篮球社团。”近日,陕西省子长市公安局民警回访延安市第九中学时,老师对张某某的转变赞不绝口。这名曾多次因盗窃被抓的14岁少年,如今已蜕变为积极向上的好学生,其背后是一场“惩戒+关爱”双向发力的精准矫治行动。

今年以来,延安市公安局将未成年人保护与犯罪预防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创新构建工作机制,坚持预防为先、提前干预、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原则,推动未成年人工作从被动应对向主动护航转变,逐步构建起全链条防护体系,织密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安全网,为迷途少年点亮归途的灯火。

延安市公安局系统搭建起市级统筹指导、县级实体运作、派出所前沿触角的三级矫治教育阵地。在市级层面,市公安局与市教育局联合挂牌成立市级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站(护苗工作站),制定专项工作方案,统筹信息共享、联合研判与资源调配三大职能。站内常驻公安、教育等专业力量,民政、司法、法院、检察院、团委、妇联等成员单位轮岗进驻、线上响应,形成协同合力。在县级层面,各县区公安机关在生源集中的中学设立护苗工作站,参照市级标准配备人员,负责重点未成年人信息采集、风险评估及家校沟通,实现上下联动、无缝对接。全市122个派出所均设立“护苗工作室”,配备具有青少年工作经验的专职民警,开展严重不良行为未成年人的早期矫治,常态化落实护学岗巡查与夜间重点场所清查,及时干预苗头性问题,切实做到风险早发现、干预早介入、责任层层落实。

依托统一的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管理平台,延安市公安局制定详细工作规范,落实“一人一档”管理,根据不良行为的次数与性质实施精准分级,匹配心理疏导、训诫教育、社会服务等差异化矫治措施。同步出台《矫治教育工作流程图》,清晰界定从线索发现、风险评估到分类处置、跟踪回访的全流程操作规范,并配套统一法律文书模板,确保每个环节责任清晰、有据可依,有效防范帮扶缺位与处置随意化问题。

机制之外,更有温度。延安市公安局同步推出多方联动、双线排查、延伸实践、闭环处置、协同守护、跨区协作六项核心机制,以及“警察叔叔信箱”、精准教育帮扶、AI赋能预警、法治副校长宣教、场所清查整治、网络空间净化六项关爱举措,推动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齐抓共管的未成年人保护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