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潼区检察院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 用法治力量守护文化根脉
“最近经营怎么样?”“传承和保护还面临哪些问题?”……6月20日,西安市临潼区检察院干警来到省级非遗栎阳木刻代表性传承人李树森家走访。
栎阳木刻起源于秦朝。该技艺曾用来做战具,后来演变为做农具,如今用来制作木制工艺品。
此前,针对检察干警走访中了解到的栎阳木刻存在的宣传平台单一、市场转化率不高、非遗木刻知识产权保护缺失等问题,临潼区检察院联合相关部门共同探索科学高效的保护策略和行动计划,用法治力量护航非遗保护传承。
对临潼区检察院的干警来说,这样的文化寻访,已是一项工作日常。
临潼区历史底蕴深厚、文旅资源丰富。如何以检察之力护航文物和文化遗产,更好服务文旅融合发展?
自陕西检察机关深入开展“寻访文物古迹 保护文化遗产 传承中华文明”(文化“寻保传”)专项活动以来,临潼区检察院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充分发挥法律监督职能,坚持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四大检察”协同发力,办案、监督、预防、治理融合推进,为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临潼区检察院将主题党日、红色研学等活动与文化“寻保传”专项活动相结合,组织干警开展主题党日宣传活动,增强群众文物与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各党支部先后组织党员到临潼区骊山二天门、石瓮寺等临潼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走访,深入了解文物古迹的分布情况、历史背景、文化价值及保护要点。
去年6月,临潼区检察院干警在履职中发现,某短视频平台重庆某公司举行“走进大秦展览馆”活动并宣传售票。该公司在推广宣传中称“重庆也有兵马俑”,并配以不同大小的兵马俑实物及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兵马俑坑等图片进行宣传。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及时关注到此事,并在官网上发布了被侵权声明。
在该案的办理中,临潼区检察院办案检察官于去年7月赴重庆进行跨区域调查取证,发现重庆某公司除了存在名称侵权的问题,其展出的将军俑、跪射俑及铜车马等复制品、讲解词也与相关文物及历史明显不符。临潼区检察院与重庆市渝中区市场监管部门、重庆某公司召开磋商座谈会。会后,涉案企业就相关问题进行全面整改,消除不良影响,公开赔礼道歉,并邀请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和临潼区检察院对整改过程和结果进行监督。
此外,临潼区检察院还制定了关于加强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公益诉讼实施方案,根据方案与区文旅局、各街道办对辖区各类文物和文化遗产进行联合寻访,了解文物古迹数量、级别及保护现状,全面摸清底数,逐项梳理存在的问题和隐患。(记者 刘曌琼;通讯员 闫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