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陵区人民检察院加强未检工作—— 倾情“护苗”助成长
近日,杨陵区人民检察院“农城护苗”未检工作室荣获“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称号。这份荣誉背后,是杨陵区检察院深耕未检工作的坚守,是干警们以司法为笔、爱心为墨,为未成年人勾勒的法治护航图景。
自成立以来,“农城护苗”未检工作室以未成年人为中心,办案、监督、预防、保护齐头并进,助推未成年人“六大保护”融通发力,为杨陵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宽严适当 筑牢未检“防护墙”
“在办理案件时,我们既审查案件事实,又深入调查涉罪未成年人的成长经历、家庭环境等,针对性制定帮教方案,对已办理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定期开展‘回头看’,帮助涉罪未成年人顺利回归社会。”10月10日,杨陵区检察院未检团队负责人赵婧的话道出了未检工作“刚柔并济”的办案理念。
办理未成年人案件时,检察干警始终以“教育、感化、挽救”为方针,把握涉未成年人案件特殊规律,结合未成年人年龄、性格、家庭等情况综合判断,精准把控起诉、附条件不起诉与不起诉标准,做到于法有据、宽严适当。
2022年至今,杨陵区检察院共办理审查起诉未成年人犯罪案件25件42人,对盗窃、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等主观恶性不大、犯罪情节较轻的初犯、偶犯9人依法作出附条件不起诉决定,为其回归社会预留通道;对主观恶性大、犯罪性质恶劣、劣迹较多、悔罪态度不足的未成年人依法提起公诉,当严则严,绝不纵容。同时,该院严格落实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特别程序,将合适成年人到场、涉罪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社会调查等未成年人特殊程序有机融合,教育、感化、挽救涉罪未成年人,适用率均保持100%。
多方联动 织密保护“安全网”
“以前怕孩子在学校遇到问题没人管,现在检察院和学校、社区联动,我们家长放心多了。”家住杨陵区的张女士感慨道。
这样的改变源于“农城护苗”未检工作室的协同保护体系。近日,杨陵区检察院未检团队联合团区委走进杨陵高新第三小学,带去了一堂“防范校园欺凌”法治课。他们通过案例讲解、互动问答等方式,教给学生们应对校园欺凌的方法,正是多方协作的生动写照。
为构建更高效有力的未成年人保护体系,杨陵区检察院充分发挥检察职能,织就全方位“安全网”。在司法协作方面,杨陵区检察院与区法院签订《关于联合开展涉未成年人民事案件综合司法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案件范围、信息共享、支持起诉等细则,实现涉未成年人民事案件监督全覆盖;源头防范方面,联合教育局、公安局落实教职工分批次入职查询,开展强制报告制度“进校园、进社区”宣传,依托民政局在辖区所有村、社区设置的儿童主任、儿童监督员,拓宽问题发现渠道,并对儿童主任、儿童监督员进行“两法”及强制报告制度的专题培训;权益保障方面,联合团委、妇联、教育部门建立涉案未成年人协作机制,开展控辍保学专项工作,持续动态监测辍学未成年人,成功劝返2名辍学涉罪未成年人,从源头阻断犯罪诱因。
法润童心 上好成长“法治课”
“同学们知道吗,未出生的胎儿也能继承遗产,8岁小朋友用家长手机给主播打赏可以退款,起外号也可能违法……”5月28日,杨陵区张家岗小学的教室里,检察干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知识转化为孩子们能听懂的生活道理。孩子们听得认真,不时举手提问,课堂氛围格外热烈。
近年来,杨陵区检察院深入开展“法治进校园”、检察开放日等活动,累计辐射2万余人。该院加大法治宣传教育的力度,通过线下法治课、线上云课堂、“三官一律”、家长课堂等多种形式,结合具体时间节点,开展知识产权宣传进校园、网络安全法治课、国家安全日法治课教育等内容,以案说法、以案明理。通过开展“法治进校园”系列课程,举办普法夏令营活动,制作“网络空间中的自我保护”“知识产权法治课堂”等主题课程,杨陵区检察院推动形成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法治宣传教育新格局。该院还为学校配备法治副校长,参与校园安全管理、学生权益保护等工作,今年以来,陕西国防工业技师学校、陕西医科学校等实现涉未案件“零发案”;聘任16名在校生担任“法治宣传员”,扩大法治教育覆盖面与影响力。
“未成年人保护是‘天大的事’,容不得半点马虎。”杨陵区检察院负责人表示,以“农城护苗”未检品牌建设为抓手,杨陵区检察院将继续延伸工作触角、拓展工作思路,加大协同配合、汇聚多方力量,坚持用心、用情、用爱做好未检工作,携手构建未成年人保护大格局,守护未成年人安全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