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市渭滨区:“微法庭”推动诉源治理工作纵深发展
今年以来,宝鸡市渭滨区法院传承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通过“微法庭”等智能化技术,积极构建“多元解纷、多元共治、多元共享”工作机制,创新法院多元共治工作路径,通过数智赋能,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基层矛盾纠纷化解和诉源治理工作向纵深发展。
作为深化诉源治理的“重要前哨”,渭滨区法院充分发挥“法院+”职能优势,因地制宜、主动出击,借助互联网等科技手段和技术,将诉讼服务的触角延伸至乡镇和村(社区),采用“架起一块屏、铺设一条线、组建一张网”的方式在乡镇、村(社区)全面建设“微法庭”,编织诉讼服务高速网。通过“微法庭”实现法院线上对社区矛盾纠纷调处进行实时指导和参与。目前,渭滨区法院在辖区8个镇(街)、49个村(社区)已建设“微法庭”,实现了线上对接。
为推动“微法庭”建设融入基层矛盾纠纷多元共治、多元服务大格局,渭滨区法院积极推广运用“微法庭”,通过向人民调解员培训“微法庭”的使用方法和功能,实现由人民调解员指导协助村(社区)居民使用智能平台,让人民群众更好适应“一站式”诉讼服务建设需求,破除智能化平台在乡镇、村(社区)运用的壁垒。立足于辖区的解纷需求和工作实际,充分借力“勤莉工作室”等社会组织机构的专业优势,加大“微法庭”运用力度,通过全面深度衔接多方争议解决资源,打造全过程“一站式”对接解决方案,推动人民调解和法院调解联动,把矛盾纠纷真正化解在源头、化解在基层。今年以来,通过“微法庭”为镇(街)、村(社区)提供法律咨询130余次、线上调解50余次,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了有效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渭滨区法院将加大“微法庭”运用广度和深度,持续推进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工作走深走实,积极主动参与到社会综合治理大格局中,不断完善“微法庭”运行机制,总结经验、持续探索,坚持以能动司法践行“公正与效率”主题,真正做到“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为诉源治理工作贡献法院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