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 忠诚保平安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2017年,宝鸡市公安局持续深化社区警务战略,创新推行社区警务“四单一图”(职责任务清单、执法清单、权力清单、奖励问责清单,工作流程图)模式,有效解决了基层基础不实、打防实效不强、民生服务水平不高等问题不足,实现了全市治安、刑事警情明显下降,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稳步提升的目标。

1月18日上午12时许,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热线12”栏目,以《陕西宝鸡:“四单一图”社区警务模式为群众打造生活“安全岛”》为题,报道宝鸡公安工作经验,并为宝鸡市公安局的创新举措点赞。

2017年,宝鸡市公安局持续深化社区警务战略,创新推行社区警务“四单一图”(职责任务清单、执法清单、权力清单、奖励问责清单,工作流程图)模式,有效解决了基层基础不实、打防实效不强、民生服务水平不高等问题不足,实现了全市治安、刑事警情明显下降,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稳步提升的目标。

理念思路:立足基层 重心下移 灵敏社会治安治理基础末梢

宝鸡市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贺东在谈及加强社区警务工作时说:“新时代,社会治理的重点在基层、平安建设的重点在基层、公安警务的关键在基层。‘夯实一个基础’既是全市公安工作思路目标之一,也是年度‘十项重点工作’之一”。围绕如何牵住社区警务这一基层基础工作的“牛鼻子”,不断前移社会治理末梢,增强公安机关感知社会治安要素的灵敏度,提高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满意度,宝鸡市公安局深入调研,提出“以‘钉钉子精神’抓社区警务工作,把民警像钉子一样‘钉’在社区的工作理念,遵循社区民警“能管的过来、能管得细、能管得实、能管得好”的工作标准,在上半年依据警力情况对社区重新划分和调整,深化社区警务改革工作,同时创新推出“四单一图”工作模式,真正使社区民警专起来、社区警务实起来、职责任务包起来,让社区警务为全警服务、为实战服务、为群众服务,让平安常伴群众。

模式机制:问诊难点 化繁为简 为社区警务提供实用解决方案

针对以往社区警务工作中存在的职责不清、任务头绪繁杂、执法监督弱化、权责不够明晰、考核奖惩不实等顽疾难题,立足公安部、省公安厅“社区民警五项职责”,结合相关法律规定,创新推行《社区民警职责任务清单》《社区民警执法清单》《社区民警权力清单》《社区民警奖励问责清单》和《社区民警工作流程图》,使社区民警“干什么、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等事项量化明晰,让社区民警的工作看得见、说得清,摸得着、抓得实,形成了一套管用、实用、好用的运行机制。

《职责任务清单》:明确社区民警6项职责、23项任务。通过开展信息采集、组织治安防范、严格执法监督、运维公安设施、联系服务群众等工作,确保民警对辖区治安要素实时动态掌控、心中有数。

《执法清单》:将治安管理和日常消防监督检查两大类执法工作的范围、内容和要求逐一量化,明确社区民警的执法任务和处置方式。社区民警在执法中依法履职、有理有据,使社区民警真正将执法监督事务抓在手上。

《权力清单》:依据《人民警察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对社区民警盘问、检查、处罚、调解、强制权等“7种权力”进行明确。社区民警在执法中实现“权责一致”,做到依法用权,让社区民警的腰杆儿真正硬起来。

《奖励问责清单》:将基础管控工作与辖区发案等警情动态深度挂钩。对社区民警在工作中发现重大线索并有效防止重特大案(事)件发生、在基础信息采集中发现重要线索并有效协助破案等“3种”立功受奖情形,分别予以记功嘉奖、优先选拔任用。因社区民警未履职、不尽责、不作为或弄虚作假而产生的“11种”问责情形,分别采取通报批评、诫勉谈话和纪律处分等组织处理,以公正的奖惩问责机制倒逼社区民警职责落到实处。

《工作流程图》:明确社区民警日常工作内容,重点突出舆情采集、关注人群、场所管控、案件回访和矛盾纠纷排查等五类事项,将社区民警每日1次、每周1次、每月1次、每季度1次要开展的工作内容浓缩为“16个1”,方便民警根据时间节点“按图索骥”,工作针对性明显提升。

保障措施:多点助力 配套跟进 确保“四单一图”落地生根

为确保“四单一图”在社区警务工作中切实落地生效,宝鸡市公安局立足本地实际,从四个方面发力强化。

一是整合警力资源,实现警力无增编改善。按照“正式民警不足协警补”的原则,结合巡特警力量下沉、刑侦力量整合和警务辅助人员改革等工作,通过精简机关、新警下基层、自主报名等方式,为全市新增社区民警63名,全市已配备社区警务室专职民警227人、专职辅警314人,社区民警与社区警务室比例达到1:1.25。渭滨分局经二路派出所将3名58岁以上的社区民警调整原岗位,新配备的社区民警平均年龄由原来56岁降至47岁,警力素质进一步优化;高新分局加大派出所警力部署,马营派出所警力由原来的47人增加到102人,每个警务室安排2名正式民警,5—6名辅警;凤翔县公安局通过公开考试和机关下派等方式将优秀年轻民警推送到社区一线,进一步激发了社区警务的工作活力。

二是落实包干责任,让社区民警当好“社区的公安局长”。以社区警务室民警专职化和网格责任包干制为着力点,在全市建立的176个社区警务室,严格落实社区民警“编制管理在派出所、全时工作在警务室”和“两不”(不承担打击处理任务、不参与值班接处警)纪律要求,确保社区民警有时间、有精力专司社区警务工作,担当好“社区公安局长”的职责,守护一方百姓平安。从警22年、担任社区民警8年的张文钦手里处理的案件已数不清,与以往值班备勤、社区工作难以兼顾相比,他说:“现在的社区警务专职化工作让人能够沉下心来,有时间把工作做细、做精,耕好自己的责任田。”他将社区发案情况及时通报,对社区内的15个小区的物业公司和保安人员进行考核评比,进一步调动了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

三是强化建设应用,以点带面力促软硬件提升。在全市确立10个重点社区警务室,城区金台、渭滨、陈仓、高新四个分局投入200余万元配套资金,对27个重点警务室进行全面改造提升,办公电脑全部接入公安网,并配备电动巡逻车13辆、电动摩托车32辆、山地警用自行车41辆,实现了“一警务室一巡逻车、两摩托车、两辆山地自行车”。全面推行“双向积分”系统平台、无线手持终端等信息化应用,举办全市性集中观摩实战培训4次,有效提高了社区民警的业务素质。

四是强化考核奖惩,解决了干与不干都一样的问题。突出“三项机制”(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运用,建立社区民警“同功同奖、有过必罚”制度,截至目前,对20个派出所、48位社区民警进行了通报表彰,对10位“双向积分”排名前列的社区民警授予个人嘉奖,金台公安分局社区民警马拴民被评选为“宝鸡市劳动模范”;同时,对阶段性工作滞后的单位和个人启动问责4次,约谈、训诫7人。

改革成效:警务效能的新提升和群众实打实的获得感

社区警务“四单一图”改革模式为宝鸡公安工作带来了显而易见的变化:一是社区警务全面规范。通过建章立制,细化社区民警职责,消除了管理服务“真空”。社区民警对社区治安管理负总责,社区所有警务工作均由其“包干”完成,“四单一图”就像在社区种了“一棵树”,把社区中涉及的所有公安工作都挂在树上,一目了然,有效实现了社区警务工作明确、责任唯一、运行规范。二是基层基础得到夯实。围绕“四单一图”落实,实现了社区警务室的科学划分,使社区警务工作网格化管理落地生根,有效构建了派出所+社区中心警务室+社区(网格)警务室+治安辅助力量为主体的四级“大联动”社区警务新模式,实现了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筑牢了公安基层治理根基。三是警务效能持续提升。“四单一图”已成为社区民警做好社会治安管理、夯实基层基础的“指导手册”,成为社区警务对接服务公安工作的有效结合点,显现出社区警务服务实战、实战单位反哺基层一线的良性循环态势。今年以来,全市社区民警协助破获各类案件322起、抓获网上逃犯21名,收缴火药枪11支、弹弓91把;全市社区可防性案件、易发性侵财类案件同比分别下降27%、33%,“民转刑”案件同比下降33%,破案率总体上升17%。四是警民关系更加和谐。“四单一图”成为新形势下解决群众工作难题的一把“金钥匙”。民警在走家串户中,与社区干部群众建立了密切联系,增进了感情,民警真正做到了“进得了门、说得上话、交得上心、管得了事”,群众满意度自然不断提升。高新区78岁独居老人杨俊杰行动不便,马营派出所学子路社区警务室民警王北战及时解决了老人住所门口车辆乱停乱放、影响出行的问题,老杨冒酷暑坐着电动轮椅给警务室送来一篮鲜桃,社区群众也给予了“有事就找王北战,北战来了事好办”的高度赞誉。今年以来,全市社区民警先后救助群众172名、救治精神障碍症患者57名,“警爱民、民拥警”氛围更浓,全市社会治安群众满意度位居2017年“省考市”七大测评指标之首。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我们将深入推进落实“四单一图”社区警务改革新模式,切实把社区打造成群众生活的“安全岛”,让十九大精神在社会治安基层治理的有益实践中落地生根,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贺东副市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