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单”“接单”“办单” 绘就咸阳长武乡村治理好“枫景”

不久前,陕西省信访工作法治化试点交流推进会在咸阳市长武县召开,全体参会人员现场观摩了相公镇等地区和部门的信访工作开展情况。长武县的信访工作法治化有何可借鉴之处?11月27日下午,记者跟随省委政法委平安建设采访团来到长武县相公镇。

该镇位于长武县城东北部15公里处,与甘肃省的宁县、正宁县、咸阳彬州市接壤,下辖17个行政村,91个村民小组,7005户23386人,常住人口8590人;主导产业是苹果种植、蔬菜种植、畜牧养殖和乡村旅游,外出务工是群众重要收入来源。

长武县信访工作法治化试点启动以来,坚持“全镇域覆盖、全过程服务、全要素联动、全方位监督”,形成了“零盲区预防、零积压受理、零间隙办理、零缺位保障”的信访工作法治化模式,打通“堵点”、解决“难点”、消除“痛点”, 构筑起服务群众、化解矛盾、思想疏导、消除隐患的“第一道防线”。

充分发挥“长通办”App覆盖面宽、知晓率高、参与度广的优势,引导群众通过“随手报”及时反映诉求,做到问题上报即知即理。截至目前,受理随手报事项193件。落实1小时导引、2小时转办、3天内办结、4天内反馈、5天内闭环的“12345” 处置机制,目前受理无时差事项717件。

与此同时,坚持将办理法治化作为核心工程,做到“初访有责、依法有据、联办有效”。干部“跑单”,镇村干部累计办理低保申请、救助申报、医保缴费、证件办理等事项400余件,打造“群众动嘴、干部跑腿”信访事项办理路径,提升群众满意度。

服务“接单”,落实周一“信访接待日”制度,推行镇科级干部全员接访“1+X”机制,凡是群众反映信访问题的“第一人”,为“接单”第一责任人,负责牵头抓总、协调推进、按期答复;试点以来,镇干部 “主动接单”102件,协调处置率达到92%。

联动“办单”,整合人民调解员、乡贤五老、网格员共108人,创新推行村内事务“说事三人行”调解工作法,村内治“已病”16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