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市渭城区多点发力打造社会治理新“枫”景
今年以来,咸阳市渭城区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扎实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在基层社区网格化管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基层智能化建设等方面走在了全市前列,学习和推广“枫桥经验”更是创出了渭城品牌,平安建设满意度逐年提升。
高位搭建顶层设计,打通基层治理“脉络”
将社会治理工程纳入推进全区高质量发展的“四大工程”之一,先后制定印发了《关于深“党建引领、法融网格、共治共享”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方案》《深化“党建引领、法融网格、共治共享”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任务清单》《关于印发“四大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等文件,形成党建引领基层社区网格化治理体系。成立了社会治理工程工作专班,有序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各项工作。
强化阵地建设,增强基层治理新成效
高标准建成区、街道、社区三级综治中心56个,以综治中心为依托,建立了统筹协调、联动共治、资源整合、源头治理、研判预警、组织领导等运行机制;投资500余万元建成综治视联网信息平台,实现了区、街道、社区综治视联网互联互通,扫除了基层治理盲点。
夯实网格服务管理,促进基层治理精细化
渭城区委、区政府把网格化管理作为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着力点和破解基层社会治理发展难题的突破口,按照抓深抓实抓细的网格化管理思路,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实施意见》,成立了以区委书记任第一组长,区长任组长的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依据“街巷定界、规模适度、无缝覆盖、动态调整”的基本划分原则,重点按照区域特点即“管理重点+服务重点”进行合理优化。将全区56个社区、3389幢楼宇、358个小区、607家重点企业、389家企事业单位、7275家门店及134768户居民共划为455个网格,做到不留空白区域,不交叉重叠。建强“一专四兼”网格员队伍,即一支305名网格员的专职队伍,四支包括党员、法治、物业、自愿者的兼职队伍。网格员平时深入网格开展工作,四支兼职队伍定期下沉网格,开展走访、矛盾联调、法律宣传等工作。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渭城版
围绕工作队伍品牌化,创新社会治理新模式。建立“六化”工作机制,推动“枫桥经验”在传承中发展创新,让人民调解这一“东方之花”绽放新的活力。“六化”,即机构设置规范化,“组”大脑,“强”躯干,在全区实现调解组织全域覆盖;队伍建设品牌化,唱响“枫桥式”服务理念,培育形成“永奇调解工作室”、“老街里民事直说室”等为代表的人民调解品牌矩阵;立案立卷便捷化,优化卷宗生成环节,统一印发文书模板,实现“按图索骥”式的高效工作;激励机制标准化,坚持“以案定补”标准提升和申报程序简化一齐抓,工作动能显著增强;问题处置联动化,构建形成“司法+公安+法院”矛盾纠纷联动化解机制,诉源治理成效突出;调解成果法治化,推行“纠纷调解+司法确认”工作模式,从根本上实现“案结事了”。营造大调解工作氛围,推动全区各街道各相关部门将这项工作进一步全面铺开、做深做实,在“主动发现问题、主动解决问题、主动保障群众利益”的过程中逐步探索出具有渭城特点的“枫桥经验”。
智慧赋能,基层治理更便捷高效
打造APP终端,以信息采集和事件上报为基本要素,根据实际需求不断迭加服务内容。将其作为网格员工作和上传各类信息的工具,实现指挥中心与网格员的实时连线、指挥调度和远程管理。平台从不同的渠道接收生成各类数据,不断形成网格数据、网格员数据、地图数据、建筑数据、住户数据、企业数据、重点管理人口数据、重点服务对象数据、视频监控数据及网格案件数据等各类治理数据库,以便随时调取应用。同时按层级设置管理权限,确保数据安全。通过汇集各类数据资源形成一张全方位、立体式的治理分析图,实现以经验向用数据说话、靠数据决策和以数据服务的转变。通过数治咸阳APP打通“网格一社区一街道一区级一市”之间的互联互通,做到网格化管理系统平台任务落实“一条线”。